讀享網 > 書系介紹 > 親子生活教養系列 > 孩子功課不好怎麼辦?(獨立學習,為自己的學習工作負責。)【已絕版】
孩子功課不好怎麼辦?(獨立學習,為自己的學習工作負責。)【已絕版】
Bei schlechten Noten helfen gute Eltern: Wie Sie Ihre Kinder klug fördern und richtig coachen
作者:克里斯多夫.艾希洪(Christoph Eichhorn)
繪者:
譯者:侯淑玲
叢書系列:奧林專區親子生活教養系列
書籍編號:OLPA027
ISBN:978-957-0391-96-1
176頁 / 平裝 / 21.5 cm × 16 cm
出版日期:2015 年 11 月 26 日
定價:250元 / 優惠價:225

要如何讓孩子養成獨立學習,對自己的課業負責的好習慣?
本書將讓父母們擺脫亦步亦趨、累人的教育方式

 

 

  「孩子功課不好怎麼辦?」是很多父母關心的議題。事實上,只有很少學生在考試和作業方面沒有問題。本書主要是說明父母究竟要如何有效的幫助孩子學習。
     

  第1章 上學也不怎麼樣,為何還要學習、做功課?:父母是孩子的模範,父母對學校和學習的態度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此外,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批評及貶低學校和學習。
  第2章 沒有孩子不想考好:只要是學生,一定重視成績,即使他們表現出一點都不在乎的樣子,心情也一定會被成績的好壞左右。而面對孩子的壞成績,父母應先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再跟孩子談。
  第3章 什麼樣的期許才是有意義的?:父母期待孩子考最好的分數有以下幾個缺點:孩子只為考試學習;孩子為了滿足父母的期待備感壓力;孩子視錯誤為不好的事情,以至於沒辦法從錯誤中學習⋯⋯
  第4章 為什麼學生會壓力大?:給孩子太多期待與壓力,反而讓孩子拒絕學校和學習。有時候「少」比「多」好。另外,父母應重新定義「成就」是什麼。「成就」不只是指孩子在學校有好成績,還包含更多其他的東西,例如:找到好朋友、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知道什麼事情對自己是重要的。
  第5章 提升孩子的學習動機的策略:父母要告訴孩子去學校學習能得到什麼、學習及學校和自己的一生有什麼關係。若孩子具體知道學習和上學很有用,他會更有努力的動機。
  第6章 父母自我學習輔導孩子的方法:孩子做作業,父母也要做情緒管理的功課。此章還列出一些建議,例如:孩子自己承受不做作業的後果;不要匆匆忙忙跟孩子談學校、學習和作業的事情。
  第7章 孩子要如何好好學習與完成作業?:此章說明為什麼很多孩子不喜歡學習、為什麼在家學習如此困難、孩子如何通過學習學習、孩子觀察父母學習學到什麼、孩子考壞時最好的策略是什麼。
  第8章 家庭與學校應該如何合作?:管理班級是老師的工作,教育孩子是父母的工作。
  第9章 以科學一探學習的祕密:包含父母對孩子成功學習的基本因素的影響、勤勞和智力一樣重要嗎、怎麼做能讓做作業帶來更多好處;為什麼很多孩子放學後在家很難好好寫作業⋯⋯

 

  這是一本成功的父母教戰手冊,內容明確、易懂,切合實際,父母絕對可將這些建議運用在日常生活。不只父母可以減輕負擔,孩子也真正能夠自己獨立學習,並且學會為自己的學習工作負責。
 

 

 

原文書名:Bei schlechten Noten helfen gute Eltern: Wie Sie Ihre Kinder klug fördern und richtig coachen

原出版語言:德文

 

 

 

 

 

【關於作者】
克里斯多夫.艾希洪(Christoph Eichhorn)

 

  心理學碩士、教育視導人員、獲准開業的心理治療師。目前在瑞士格勞賓登州(Graubünden)的一所學校暨教育諮詢機構擔任教育訓練講師,工作重點為健康心理學與自我輔導。

 

 

 

【關於譯者】

侯淑玲(Shu-Ling Hou)
 

  輔仁大學德國語文學研究所碩士、德國馬堡大學德語教學研究所碩士,現為哥廷根大學德國語文學博士生。曾任教馬堡大學漢學系、法蘭克福樹人華僑小學、哥廷根大學跨文化日爾曼學系。現任教於隸屬馬堡大學的中黑森邦預科班。喜愛與兩個寶貝孩子藉由共讀和旅行發現世界。譯有《只要快樂不要哭泣,可以嗎?》、《一定要誰讓誰嗎?》、《當鴨子遇見死神》、《血色海灣》、《父母的教養觀影響孩子的一生》與《孩子功課不好怎麼辦?》等書。 

 

 

 

導論:父母對孩子的學習表現有極大的影響力

      史耐德夫婦毫不在意的揮了揮手,說:「我們對尤歷安的學業根本無能為力。他的功課如何,完全取決於老師。」
      事實上,正好相反。
      二○○九年十月,馬丁.諾恩斯萬德(Martin Neuenschwander)發表了一份備受矚目、經過長期研究所獲得的結果—父母對孩子的課業成績有很大的影響力:

●孩子的數學表現,有30~50%是受到父母的期望和態度所影響。
老師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的成績的影響,僅佔5~15%。
家長的期望也會影響老師給分。同樣的表現,老師會給父母抱有高度期許的孩子較好的成績。
孩子是上技職學校或高中,父母的期望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馬丁.特斯托(Martin Textor)任職於慕尼黑的國家兒童早期教育研究院,是蜚聲德語系國家的教育專家之一。他將所有關於父母對孩子的學業成績有多大影響的研究做了個總結:「所有這些研究清楚說明了家庭對孩子具有重大的意義。很明顯的,孩子在家庭裡學習到極多的東西,其中主要有學習動機、好奇心、成就意願、興趣、價值觀、自制力、自信心、社會能力。」(2009),而許多教育研究也證明,這些正是影響孩子學習成果的關鍵因素。
      也許你仍然懷疑,父母對孩子的學業發展竟有如此大的影響力?這一點也不令人訝異,因為連非專業的報刊也從未報導這些研究,即使這些報刊應該這麼做。
      其實,還有無數的證明可以說明這點,早在一九六六年就有相關研究。當時,柯爾曼報告書(Coleman-Report)在專業期刊上發表後,立即引起很大的關注。這份研究以非常大量的資料為依據,總計有超過六十萬個美國小學生和中學生接受調查研究。以詹姆士.柯爾曼(James Coleman)為首的作者群得到這樣的研究結果:學校對學生課業成績的影響力很小、甚至是非常小。
      此外,一項美國規模最大的長期研究(NICHD研究I和II—美國國家兒童健康和發展研究院,US National Institute of Child Health and Development, 2003),針對早期兒童照護與孩子發展的關係做出了結論:家庭環境的品質對孩子的發展影響最大;也就是說,在社會發展及學業發展方面,如閱讀、數學、社會能力、衝突行為、社會情緒發展和工作態度,家庭的影響最為深遠。

      父母對孩子的學習成果和課業成績有極大的影響力。

      這本書將告訴你:

如何以你的態度,正面影響孩子的學習?
如何在孩子學習的準備階段,就確定達到良好學習成效必須做的事?
孩子陷入學習困境時,如何給他最好的輔導?
為何良好的學習態度及工作態度是學習成效的關鍵?父母如何協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工作態度?
孩子課業成績不理想時,如何鼓勵、支持他?
如何持續加強孩子成功學習的最重要因素?
如何避免學校課業問題成為家庭問題?

      對於上述這些議題,你將在本書裡找到許多的建議和提示。但是,你一定無法也不應該馬上將這些建議和提示全部付諸實施 ,而是只選出那些最適合你和孩子的方法即可。當你這麼做時,你將會驚喜的發現,像作業和學習這類看起來如此枯燥乏味的事,是多麼的錯綜複雜又是多麼的精彩有趣。
      這本書並不是全能的。它無法將每個孩子都變成得到好成績、喜愛學習,覺得學習很有趣、老師很棒的模範學生。學習問題、成績問題和學校問題有時是很難以處理的,也無法在幾秒內就簡單解決。不過,對於孩子在校的學習表現,這本書裡的建議將可幫助大部分父母給予孩子更完善的支持。
      在此,衷心感謝所有向我提問及提供建議、對這本書給予貢獻的人,特別是感謝心理學家依娜絲.波樂(Ines Böhler)女士寶貴的協助,以及阿爾弗瑞德.凡斯洛夫(Alfred Vanselow)先生仔細校稿。

 

 

 

 

 

導論:父母對孩子的學習表現有極大的影響力 6

第1章 上學也不怎麼樣,為何還要學習、做功課?9
1. 你的孩子以上學為榮嗎?11
2. 如何加強孩子與學校及學習之間的正面連結?13
3. 從孩子的強項著手——加強自信 14


第2章 沒有孩子不想考好 17
1. 孩子通常不會故意考壞 18
2. 孩子成績差,父母怎麼酷得起來 19
3. 如何幫助孩子擺脫壞成績?22
4. 狠狠的罵一頓也不是什麼壞事?27


第3章 什麼樣的期許才是有意義的?29
1. 你對孩子的期許是什麼?30
2. 實際的期許才有用 31
3. 如何和孩子溝通你的期許?32
4. 何時應該做第一次事後談話?34
5. 聚焦成就面,避免將問題擴大 35
6. 把責任歸屬給應該負責的人 36
7. 創造堅強的父母團隊38


第4章 為什麼學生會壓力大?41
1. 學生的壓力來自何處?42
2. 好還要更好 43
3. 休閒時間不得閒 46
4. 栽培要有方,「實際」是妙方 46
5. 休息,不只是無所事事 47
6. 運動,活躍大腦的祕密 48
7. 成功學習的要素──捍衛你的價值觀 49


第5章 提升孩子的學習動機的策略 51
1. 誰是作業的主宰?52
2. 告訴孩子,為什麼學習和上學很有用 52
3. 認真學習有哪些好處?55
4. 做功課的好處多多 56
5. 要如何達到學習目標?57
6. 孩子沒做功課,如何詢問他原因?57


第6章 父母自我學習輔導孩子的方法 69
1. 以後我會更認真念書 70
2. 「以後我會更認真念書」和新年新希望的共通點 70
3. 一個好的輔導者了解自己 73
4. 一個好的輔導者會自我學習 74
5. 一個的輔導者是個模範 76
6. 一個好的輔導者會給自己符合實際狀況的期許 83
7. 一個好的輔導者了解他人的感受 84
8. 一個好的輔導者懂得給予鼓勵與支持 85
9. 如何輔導特別困難的狀況?86


第7章 孩子要如何好好學習與完成作業?93
1. 第一階段:做功課之前,如何輔導孩子?101
2. 第二階段:做功課期間,如何輔導孩子?126
3. 第三階段:做完功課後,如何輔導孩子?134


第8章 家庭與學校應該如何合作?149
1. 父母和老師密切合作,對孩子有什麼好處?152
2. 主動與老師合作 153
3. 家庭與學校成功合作的前提 154


第9章 以科學一探學習的祕密 155
1. 父母,孩子在學校成就好壞的關鍵 156
2. 勤勞與知識比智力重要?159
3. 與功課有關的常見問題 163

附錄:父母與孩子的學習表格
我如何做好準備(給父母)167
我的觀察表(給父母)168
星期計畫表(給孩子)169
做功課「前」的學習日記(給孩子)170
做完功課「後」的學習日記(給孩子)171

 

 

 

 

 

第1章 上學也不怎麼樣,為何還要學習、做功課?

      
好幾年後的一天,我偶然遇到青少年時期的一個朋友。他一知道我是學校心理學家,馬上脫口而出:「學校愈來愈糟了。現在的老師給的作業,一點也不怎麼樣。」他十一歲的兒子就站在旁邊,看來正是學校「不怎麼樣」下的無辜犧牲者。我不想要男孩再聽到他父親針對學校和他的老師的其他負面言論,便問朋友:「那你太太怎麼想呢?」我心裡暗暗期望,也許她會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這些事。但朋友卻不加思索的回答:「當然和我一樣!」當下我真是啞口無言。朋友利用我說不出話來的空檔,馬上對我詳細解釋他的觀點是怎麼來的。整個期間,他的兒子就一直站在我們旁邊。雖然他看起來好像沒在聽我們說話,但他確實清楚的接收到他爸爸所傳遞的信息。
      想像一下,你去上一門對你的工作有助益的會計課。由於課程是在晚上,你白天還要上班,有好幾次差點就放棄了這門課。有一天晚上,你那同樣在這個領域工作的伴侶,瀏覽了一下你的上課資料後說:「你在那裡學的,完全不重要。他們怎麼會有一個那麼愚蠢的教案?」聽到這樣的話,你還會有繼續堅持下去的動力嗎?
      類似我和朋友談話的情景,每天都要上演十萬次。媽媽爸爸談論孩子學校裡讓人無法接受的情況、老師的無能、「不怎麼樣」的作業,而孩子就坐在旁邊,一字不漏的把這些言論聽了進去。
      其實,孩子對父母的情緒和態度有最敏銳的感應力。他們不自覺的吸收了父母的看法,將它們變成自己的,慢慢的,他們對學校、學習與老師的負面態度就這樣形成了。
      每天都有數千個父母用他們欠缺思慮的看法,削弱了孩子的學習態度和工作態度。

      父母是孩子的模範。父母對學校與學習的態度,也影響了孩子的態度。

      這句話是否表示:父母不能批評學校?當然不是。你可以批評,但不是在孩子面前,也不要有任何貶低學習與學校的言論或行為。儘管你對學校、作業與學習根本不抱任何希望了,也不能贊同孩子的抱怨。相反的,你要教孩子如何成功克服擺在眼前的挑戰。本書將會提供父母們適當的策略。

1. 你的孩子以上學為榮嗎?
      這棟建築物根本談不上是棟校舍。它只是一間用砂質黏土搭蓋而成的小屋,裡頭只有椅子、桌子和一塊黑板。就這麼簡單。學校裡也只有兩個班級,年紀較大的孩子一班,年紀小的一班。一個男老師教所有孩子。最多就這樣了,沒有電腦、沒有體育館、沒有校園,完全沒有任何基本設備,只有少少幾本教科書。不過,奇妙的是:每個孩子都以上學為榮。所有來觀察這些孩子的學習狀況的人,馬上會注意到:所有學生都全神貫注在課業上。
      這間學校位在非洲的一座小村莊裡。這些孩子很幸運,有一間學校和一個老師。整座村莊的人,包括爸爸媽媽、叔叔伯伯、姑姑阿姨、表姊妹和其他所有人,都很珍視這所學校和老師。他們的態度影響了孩子,於是孩子以能夠去上學為榮,在學校非常用功學習。
      反觀我們自己,又是怎樣的情形呢?遺憾的是,我們的學習狀況正好和這所非洲小學相反。我們的每個孩子都能夠去上學,但是卻只有極少數孩子以此為榮,認為上學是好事。很糟的是,新聞媒體、政治人物和其他許多發表意見者,全都不斷的在抹黑學校,連前任德國總理格哈特.施洛德(Gerhard Schröder)也不惜降低身分,以民粹主義來操縱這些偏見,公開責罵老師是「懶惰蟲」。施洛德這樣的言論並沒有幫上任何人的忙,反而傷害了很多人,尤其是接收這項偏見的父母,然後,這些父母又把偏見傳達給孩子,大大阻礙了孩子的學習發展。

把學校和學習變成孩子眼裡重要且珍貴的事情。
      這麼做,可以把正面能量輸入孩子的學習過程中,使孩子的學習變得輕鬆些,遇到困難時,能夠堅持到底。
      有時候,名人也可以做出好榜樣。演員烏蘇拉.卡爾芬(Ursula Karven)不久前談到「教師」一職時表示:「老師每天得站在腦袋裡總是想著其他事情、沒有心思學習的青少年面前,這是一個光榮且值得欽佩的任務。」
      教小一生也是難度很高的事。比如,一個班級裡有二十七位學生,其中四個在算數方面需要特別協助,兩個在算數方面特別有天分,九個只具備差強人意的德文能力,還有七個最多只能安靜坐在椅子上五分鐘。面對能力不同、狀況不同的孩子,要管理好這個班級,兼顧到每個孩子的需要,絕對是個大挑戰。
      我們需要更多像烏蘇拉.卡爾芬這樣願意支持老師的人。如果你也成為支持學校與學習的大使呢?

將你對學習與學校的正面態度感染給孩子。

      當孩子感受到父母這樣的正面態度,他在學校學習時將會更專心,在家裡學習時也會更投入。

2. 如何加強孩子與學校及學習之間的正面連結?


●對孩子在學校學習的東西表示感興趣,並進一步提問:「你說這個很有趣,可不可以再多說一些呢?」
思索孩子對學習教材所提出的疑問,或從學校帶回來的問題。和孩子一起深入探討,例如查閱教科書、在網路上搜尋,或是借助其他資料來找尋答案。
強調回家作業的正面價值。不要說:「羅馬人做過什麼,現代人根本不感興趣。」而是要說:「羅馬人那時候已經會做那麼多事,也懂得那麼多,真是有趣啊!你還知道些什麼呢?再多說一些。」然後向孩子提議,下個週末一起去拜訪羅馬人墾殖地,或是去市立圖書館,借一本關於羅馬人的書。你們也可以一起在網路上搜尋資料,調查研究羅馬人,或者一起觀看一部關於羅馬人歷史的電影,再加以討論。你還可以邀請孩子的一些朋友來看電影,更好的是也邀請他們的父母,那麼你們將會一起共度一個充滿啟發性、興味盎然的晚上。最後,當活動結束、所有人都回家了,你可以對孩子說:「你的老師講述了一個這麼有趣的主題,真是太棒了。」這麼做,將能使孩子以上學為榮。

對孩子在課堂上討論的主題與內容,主動表示你的興趣與重視。

      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在學校學習的東西感興趣,將能夠提升孩子對學習、學校與作業的重視。你不必每天都這樣做,但是應該讓它成為你的一個好習慣。

3. 從孩子的強項著手——加強自信
      雷歐對自己糟透了的成績感到很失望。學業成績不好,對很多孩子而言並不是什麼罕見的事,但也正因為如此,孩子知道自己的強項在哪裡、他會什麼,也就顯得更加重要了。
      孩子知道自己的強項,可以增強他的自我價值感,促進他的性格發展良好。
      和老師相比,父母在這方面對孩子的影響特別大。研究指出,父母信任孩子的能力非常重要。父母愈堅信孩子有能力接受日常生活的挑戰,就愈能促進孩子良好的發展。
      留意你的孩子喜歡做什麼、又什麼事情做得很好。花時間和他談談這些,然後一起製作成一張表,貼在廚房門上或其他明顯的地方。請給孩子充分的機會和時間,去投入這些學校以外的活動。

想想你的強項──這句話適用於每一個人。

      每個禮拜至少一次,全家人共同分享彼此的生活點滴和想法。比如晚餐快結束前,全家人一起聊聊每個人今天或是過去幾天來做得很好、很成功的事情。這時,父母要做的是明確指出,為這些好事帶來正面結果的關鍵因素是什麼。
      雷歐一家人在星期四晚上進行生活分享時,他說:「今天足球訓練時,我射進了一球。」媽媽說:「太棒了!你是怎麼做到的?」雷歐說不上來是什麼原因,只知道:「我射門,球就進去了。」對孩子來說,這是一個很典型的回答,因為,這可能是一記偶然射進的球;也就是雷歐偶然在正確的位置,偶然踢中球,球偶然進入球門。「偶然」在這裡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雷歐成功射門的確可能是偶然發生的,但是,這樣的看法並不能增強雷歐確實為自己的成功投注了心力、自己的確為球隊做出了貢獻的信念。
      有時候,特別是在沒什麼自信的孩子面前,父母必須試著讓他們確信自己的能力和努力。以雷歐的例子來說,我們可以怎麼做,好讓他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呢?畢竟他定期參加訓練,不斷練習如何射門;畢竟他在訓練中,練習比賽時腦袋如何跟著一起積極思考;畢竟他試著學習洞察整場賽局,在這場比賽中跑到球傳過去的正確地點;畢竟他注意到球傳給了他,因為他碰巧沒有在這個時間點看往別的地方;畢竟他移動到準確射門的最佳位置;畢竟他清楚的辨識出當下是射門的最佳時機,而不是要把球傳往別處,比如傳給隊上的另一位隊員。
      現在,到底是偶然,還是雷歐自己的功勞,讓球最後安穩的降落在球門裡?其實,這個問題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雷歐意識到:「我雖然不能掌控全局,但至少我可以正面影響它,如果我努力的話。」而這點才能促進雷歐體驗自身的能力。
      一個學生得到好成績,卻把好成績歸功於偶然或幸運,那麼這個結果就不能促進他體驗自身的能力。反之,如果他能夠說明(愈仔細愈好)他做了什麼樣的貢獻,就可以加強他能夠影響自己生命裡的重要事情的信念,而且透過相同的努力,他也可以一再獲致同樣的結果。「我可以自己為此做點什麼。」正是這樣的感覺,促進他再一次努力。

      促進孩子體驗自身的能力,特別是從他的強項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