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家蝴蝶獨自玩著黏土,她把很多不同顏色黏土混在一起、調出她想要的新色澤,再以黏土形塑出各式花草動物。突然,她抬頭問我:「媽媽,我要綠色的黏土,可是我忘了剛剛用什麼顏色調出來的,妳知道嗎?」
我搖搖頭。「抱歉!我一時也想不起來呢!」
蝴蝶自己又試了幾回調色,總是失敗。她無奈的拿著僅剩的一小塊綠色黏土,苦著臉對我。「怎麼辦?我一定要用綠色的。」
我停下手邊的工作,接過她的綠色黏土、仔細端詳。隱約見到綠中透出一絲淡淡的黃。
「黃色加⋯⋯」我正遲疑著。
蝴蝶立時接口:「藍色!我想起來了!黃色加藍色!」順利的解決了難題。
蝴蝶做完黏土後,不忘大力的稱讚我:「媽媽,妳好棒!妳怎麼想到是黃色呀?」蝴蝶一聽我可以從綠色中隱約看出黃色時,大感驚訝,立刻跑到庭院折了一片綠葉回來,安放在掌心,小心翼翼的觀看著。「黃色在哪裡?黃色在哪裡?」
當然,她沒能從綠得出水的葉片裡找到黃色。「妳的黏土是人造材料,再怎麼細心混合,我們還是找得出人造的證據。樹葉是大自然造的,天生如此,原始又純粹,綠色就是綠色!沒得商量的。」
大自然,為蝴蝶上了一堂精采的美學課程。
我曾經讀過一則統計報告,據說大多數偉大藝術家的故鄉大多有著雅致的風景、壯闊的山河或者美麗的山水。渾然天成的大自然美景是藝術家們幼時最重要的藝術養分來源,他們在四季更迭中學會了色彩的變化、在日夜交替間看到光影的多樣風貌。流暢的技巧從來不會是藝術家們吸引眾人目光的因素,唯有透過自然、經過歲月淬鍊後的成熟內蘊品味,才能演繹成感動世人、流傳千古的佳作。
這麼說來,現在日日生活在水泥叢林裡、已經遠離了自然的這一代孩子們,果真是距離藝術、距離品味,好遠好遠了哪!
關於藝術、品味及如何為自己營造一個優雅又具品質的好生活,不論是我們的學校教育或者家庭教育,教給孩子的,實在少之又少。於是,我們身邊不乏學琴練唱的孩子,在劇院、音樂廳裡,卻鮮少見到年輕孩子的身影。當藝術教養脫離了自然,過於熱衷追求認證評比這些外在的技巧肯定,藝術,也就失去涵養人生品質的意義了。
引導幼齡的孩子親近藝術,我始終相信無須過早使用畫筆和紙,甚或其他人工的素材原料,也不必過早傳授孩子專業的繪畫技巧。對於孩子而言,更有吸引力的創作媒材恐怕是身邊充滿生命力的泥沙塵土和花朵枝葉。這些綠便是綠、紅便是紅的自然產物,活力充沛,變幻萬千,任何孩子的小腦袋瓜裡可以想得到的奇妙點子,都可以透過這些豐富多樣的素材被實現、被看到、被讚揚。
孩子在搜集創作素材的過程中,嘗試、探索,有時發現意外驚喜,有時錯估情勢,花了力氣卻得重來。這一切一切,盡是教育了。
Photo by Yvonne
※和荳芽一樣沒有上安親班的蝴蝶,
時常在家教老師Yvonne的帶領下,親自探索這個美麗的世界。
她正在搜集適合的枝葉,回家完成她的創作。
Photo by Yvonne
※ 大自然的藝術課。
Photo by Yvonne
※ 作品──秋蟬。
Photo by Yvonne
※ 哪裡撿來那麼剛剛好像嘴唇的葉片呀?
※【動物們的裁縫師】書影。
這個月,我所出版的新繪本裡,有一本名為《動物們的裁縫師》的美麗小書,
完完全全體現了「藝術即生活、藝術在自然」的真義。
※ 如果妳像我一樣捨得撕書,可以把這些美麗的小圖裁下來、裱框,
立在孩子的書桌案上,或者掛在餐廳、浴室牆上,
家裡便是個小小畫廊了。
故事裡,喜歡做衣服的裁縫師應森林裡各式動物的請求,
為他們量身訂作美麗的衣服—活潑的鳥兒需要一件佛朗明哥舞衣、愛
秀的章魚想要七彩褲襪、蹦蹦跳跳的兔子喜歡飄逸的裙子⋯⋯
最吸引人的是裁縫師用來縫製衣裳的材料,全都來自於大自然
牡丹花和虎百合花瓣是做洋裝最好的材料、洋甘菊適合用來做衣袖、緞帶要用美麗的紅丹楓種子來做,還有,製作保暖衣時,會用到的羽毛⋯⋯
我與蝴蝶翻開一頁頁美麗的衣裳,除了為裁縫師的巧手折服,也深深為這些色彩繽紛絢爛奪目的畫頁著迷。這是本不需要故事情節烘托的繪本,每一頁圖畫,已是滿滿的精采。孩子口中發出的一聲聲「哇!」、「哇!」,是我聽過最美的故事聲了。
※ 媽媽們還記得自己小時候幫紙娃娃穿衣服的遊戲嗎?
書後附上的這一頁衣服可以剪下來,帶著孩子一起幫娃娃穿衣服。
帶著孩子回到那個沒有芭比、只有創意的童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