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老大
2013-08-22

 


這是一個處理孩子人際關係的好示範。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繪本是給三歲孩兒看的書,字很少、圖很大,文字淺顯、字義不深,幾個字看過也就算了。其實,繪本文字看似簡單,反應的是孩子純樸天真的世界;但,愈簡單的道理卻愈值得深思。三歲孩子懂的道理,我們大人因為思路過於混亂複雜,倒不見得能看得透了。

 

我以為大人很可以自繪本中得到對待孩子、與孩子相處的靈感。以處理孩子在群體中不適應的事件來說吧⋯⋯

 

蝴蝶今年暑假參加一個小琉球營隊。蝴蝶的小組裡,有一位較無法掌控自我情緒的小四女生,跟不上隊伍了,便哭喊著大家都想丟下她,一哭就是一個小時,整個小組的行程因她一個人得停滯下來。帶領這一組的活動員大姐姐可能以為「尊重孩子、傾聽孩子的需求、協助孩子」是「無止境的滿足孩子的無理需求及無視紀律的縱容」,於是,花了很多時間在等待這孩子的情緒平復。在這女生發脾氣哭鬧時,其他孩子只能百無聊賴的在一旁自己找樂趣、打發這一段等待的時間。當這小女生沒來由的脾氣惹惱了其他孩子、其他孩子以同樣不友善的言語或態度回應時,活動員姐姐又對其他孩子曉以大義的道德勸說,希望大家多體諒這位無法融入群體的女生。

 

一個人我關係陷入困境的孩子需要得到的幫助,和一個能自我調適的孩子需要得到公平適當的待遇,是一樣重要的。偏頗了哪一方,使另一方失去了照應,都是不足—對引導孩子的理解不足、作為不足。

 

同一個暑假,我一位朋友的五歲兒子參加了另一個英文活動營隊,孩子才去一天,媽媽就接到營隊活動員打電話來告知孩子在團體生活中無法遵守紀律,請媽媽在電話中和孩子溝通,若是情況無法改善,就得請媽媽提前將孩子領回。所謂的孩子無法遵守紀律,指的是孩子在活動前沒有安靜的聽活動員解說,自顧自的玩玩具。

 

我的朋友很沮喪,覺得自己沒把孩子教好,憂心孩子在團體生活中的脫序表現。我安慰她,一個五歲的小男孩大多好動,在幼稚園上課或許都還被允許稍稍走動,孩子需要引導,但也不必把這事看得太負面。重要的是,其實這孩子並沒有干擾到其他孩子的活動進行。

 

孩子的社會化過程,是件複雜且浩大的內心工程。自幼齡的以自我為中心,要經過不少事件的淬鍊,經歷挫折、修正自我或者放棄某些自我、與人磨合,最終得以修成正果,習得人我分際、調和人際關係,融入團體生活。在這漫長的學習過程中,在孩子不干擾到其他人的前提下,孩子的身旁如果有值得信任的大人引導他細心的體會自我的內在情緒變化、從容調整,大多數的孩子都可以順利的進入理解自我和人際之間分野的成長階段。

 

過於嚴苛的要求幼齡的孩子過早社會化,不給一點嘗試調適的時間,是太過了—對於引導孩子這件事,過於躁進、操之過急了。

 

對於孩子的性格行為問題處理,完全的縱容無作為和過度介入的操控,過與不及,一樣不適當。即便是有豐富經驗面對各式不同狀況孩子的教育團體營隊,都還是如此;那麼,我們一般只慣常面對自家一兩個孩子的家長,如何能不深自警惕哪?

 

我們公司新近出版的一本處理孩子人際問題的新繪本——《我是老大》(Moi le chef),或許值得我們大人借鏡。

 

故事裡的大人(出狀況的小孩的媽媽),在孩子因為種種惡行終於被其他同學排斥時,只是告訴孩子:「要是其他小朋友都生你的氣,那就是你的錯了。可能是你對人不好才會這樣。」然後,留時間給孩子自己思考。

 

在孩子犯錯時,告訴孩子是非對錯固然是父母的責任,留點時間讓孩子自省,其實更要緊。而,孩子往往也可以想出比我們大人光是說教的那一套更有創意的道歉方式—故事裡原本一向愛批評人、指使人、自以為是老大的魯卡斯,在深自悔過後,為每一個被他傷害過的同學畫了一張道歉畫,把每一個同學的優點都畫在紙上,表示自己其實是明白對方的好,也對自己先前的行為感到抱歉。



 

這一張張充滿善意的創意道歉畫,為一個自以為是的孩子重新贏回友誼。這中間,當然也有自信。一個勇敢面對自己的過錯、努力彌補的孩子,當然是對自己、對友情、對未來的人生信心滿滿的。

你以為,誰最該讀讀這樣的故事呢?只是孩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