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台灣人很愛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這麼自豪的風景,指的是台灣人的人情味,善良,樂於助人。
在美國旅行時,我卻看到了美國人和我們不同的另一種「最美的人的風景」。
大多數的美國人總是專注在自己的事上,不管旁人以多麼獨特的方式表現自己,從不會引起側目。你愛怎麼穿衣服,穿多穿少、露多少,都不會被人多看一眼。他們保持著一種微妙的、心知肚明的距離,允許別人和自己不一樣。於是,獨特,是如此理所當然的存在。
中央公園裡,豔陽下依舊溫文儒雅的演奏手風琴的老爺爺、安靜專注著閱讀的老奶奶,那身影、那姿態,那每一條細紋、那每一根白髮,都是人生的印記,也像一張張地圖,靜靜的展現出他們去過哪兒,經歷過什麼。
還有,在街頭忘情的吹著薩克斯風,陶醉獨舞的黑人藝術家;餐廳裡,頂著性格桃紅捲髮的可愛小姐;盤起重重髮絲的路邊小販;相依相偎,深情脈脈的戀人……
這些美國人很安靜、很自我,不急著和別人互動,也不會干擾他人。距離,不是疏離、冷漠,反而成就了一種默默的尊重。人,於是就自由了,不必在意旁人的眼光(根本不會有人看你),也不需要想像編造任何理由去應付那些未必是真關心、可能只是無聊好奇的八卦訊問。
這是一種有點距離的人情味。我還蠻喜歡的。有點距離,不見得是不好的關係。
做童書做了這麼多年,我慣常看到指導孩子營造完善的人際關係的故事,總是教孩子們要與人為善,卻很少讀到和孩子談「人跟人之間應該有的相互尊重的距離」之類的書。
熱情過了頭,是打擾;交淺言深,是失了分寸;不考慮對方的心情,自顧自地高談闊論,是乏味;有的時候,自以爲是的無厘頭搞笑,不僅不是幽默,還可能是種騷擾。
「你離我太近了,請給我一點空間」這是我鮮少見到的和孩子們談人與人之間應該保持尊重距離的繪本。書裡是一個不知道怎麼拿捏和別人距離分寸的小孩,總是被其他同學嫌棄、投訴沒禮貌,爸爸教他什麼是「個人空間」的概念⋯⋯
到底我們和別人應該保持著一個多大的距離,才算合宜呢?這可是門大學問。如果你曾經錯漏了這本書——「你離我太近了,請給我一點空間」,真的蠻建議和孩子一起讀一讀的。
保持距離,以示尊重。也是種得體的人情味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