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的哲學
2010-06-17

昨天我搭計程車,下車時,一路上都沒跟我說任何話的司機拿了一張A4大小的紙遞給我,說:「跟妳分享一篇短文。」

 

我把司機先生跟我分享的短文內容,再跟大家分享~~

 

人有兩片唇:一片天,一片地。

說來不費力氣,卻會驚天動地。

大事,清楚的說。小事,幽默的說。

傷害的事,不能說。討厭的事,不能傳說。

急事,慢慢的說。沒把握的事,謹慎的說。

別人的事,小心的說。自己的事,想想再說。

現在的事,做了再說。未來的事,未來再說。

沒發生的事,不要胡說。做不到的事,不要說。

開心的事,看場合再說。傷心的事,不要見人就說。

 

前兩個月我在各個幼稚園做《蝴蝶.走走看看──關於孩子的生活、教育與學習》新書分享會時,曾經和老師、家長們提到了「孩子說話的方式」。好好說話,把話說清楚,即使是和別人相左的意見都可以溫和的口吻表達,這樣的說話能力,是需要從小便開始學習的。

 

假日外出時,在餐廳、在路上、在很多公共場合,我時常聽到周圍有小小孩以半哭半盧的音調大聲的對爸爸媽媽叫「我不要⋯⋯我不要⋯⋯」脾氣好一些的父母連哄帶騙的安慰孩子;沒耐心的爸媽則是大聲威喝制止。不管是哄是罵,都只止得了孩子一時的情緒發洩,這一次過去了,下一次、明天依舊可能再重來一次,日復一日的,永無了時。

 

希望孩子改掉某些壞習性,說再多次效果都有限,我們都知道「身教重於言教」。要孩子好好說話,父母應當示範。

 

當孩子以不講理的態勢、連聲喊「我不要!我不要!」時,不必哄也不必吼,不要做任何反應才是上上之策。你不反應,是讓孩子理解「這樣說話是無效的溝通」,如果孩子每次一盧一叫、你就反應,無異於鼓勵他繼續用這樣的方式和大人對話。

 

看著孩子的眼睛,對他示範誠懇的說話方式:「你這樣連聲喊又帶唉唉叫的方式,我聽不懂你要做什麼,所以我沒辦法幫你處理,好好說、說出你的意願,別人才聽得懂你要做什麼。『我、不、要』一個字一個字說清楚。」

 

說話說得好,人與人之間可以得到最好的溝通、情感交流、心靈相通。需要幫助的人得到適時的支援,傷心的人獲得溫暖的安慰,失意的人受到鼓勵,開心的事得以有人分享。人與人之間錯誤的對話方式也可能招致曲解、歧見與傷害。

 

從孩子牙牙學語開始,每一個大人就應該擔負起對孩子示範如何好好說話的重責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