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新書《荳芽.不上安親班》這個星期才剛剛上市,已經有很多熱情的媽媽早已買了書、讀過,並且跟我分享了很多心得及作法。真的還是要說——很謝謝大家。
對於上班族媽媽,我也不是鼓勵妳們一定要辭掉工作、自己在家帶小孩,我所提出來的不上安親班的方法也不只適用於像我這種「有錢有閒」的媽媽(我替大家說出不好意思對我說出口的疑問。不過,事實是我既不是大家想像的那麼有錢、還真是沒閒呢!)而已。我一再的強調,任何一位有心的媽媽都可以找到適合的方法去幫助自己的孩子過一個正常學習、生活的童年。有沒有錢、有沒有時間,從來不是關鍵;最重要的是,有沒有心。
不上班的家管媽媽們,我就真的找不出任何理由來解釋——為什麼妳在家,卻還是把孩子送往安親班呢?
台灣的教育幾十年來其實並沒有多大的改變(長進),我們小時候也是這樣被一路填鴨過來的,只是我們這一代是從國中才開始,小學,至少還過得蠻像個孩子的!現在的孩子不行了,進安親班是從小學就開始,所以,我說現在的孩子是沒有童年的一代。
以前我們就算在學校沒被啟發,還有放學回家後那一段自在探索世界的時間,足以彌補我們所受的教育的不足。現在的孩子還是跟我們小時候受一樣的填鴨教育,放學後,再到安親班繼續填鴨,沒有童年經驗的這一代孩子,不管是品格發展、學習興緻或對人生的好奇心、穩定性⋯⋯一切一切作為一個正常人該具備的基本特質,幾乎都喪失了。
所以,不要再很不負責任的說——我們小時候也是這樣就被帶大了 ⋯⋯
一個沒有童年的人,是個沒有根的人。隨處漂流、無所適從。
所以,我為我的新書《荳芽.不上安親班》開宗明義的寫下序文──請把童年還給孩子吧⋯⋯
不管妳是不是買了書,我都很誠心的跟妳分享這一篇序文⋯⋯
前幾天,我搭計程車、在車上和司機聊了起來。司機先生很感慨的怨嘆經濟不景氣、生意不好做,他一天要開十幾個小時的車,有時還賺不到一千塊。太太在家閒著,也幫不上忙。他唯一的兒子唸小一,上個安親班、隨便補個英文,他的收入已經去掉大半,日子過得很辛苦。
「媽媽在家?為什麼不自己陪兒子?還要去上安親班呢?」我很好奇。
「媽媽不會教小孩啦⋯⋯放學回家要是不去安親班寫功課、唸點書,回家睡一下午覺、看看卡通,再打混一下,時間就過去啦!什麼都沒學到!將來要怎麼跟人家比呀!要像我再開計程車嗎?」司機先生很感性的補上一句:「我自己再怎麼辛苦都可以!就是不能讓孩子輸別人。」
我問他,「你知道小孩在安親班都做什麼嗎?」
「還不是寫功課、唸書嗎?細節我是不知道啦!可是,他去上安親班以後,考試分數都有進步喔!常常考一百分回來。我看了、很高興喔⋯⋯覺得我這樣辛苦總算沒有白費⋯⋯」憨厚的司機先生難掩得意,笑得臉都亮了起來。
一個望子成龍的單純的父親,他的期望,我完全可以理解。有點不忍心掃他的興,我不太願意繼續這個話題。
倒是他又說:「我那個兒子呀,很聰明、就是懶啦!每天都跟我討價還價說他不要去安親班,我說我這麼努力賺錢、就是要讓你讀書呀!他竟然還說賺錢有什麼辛苦的!沒錢,去提款機領就有啦⋯⋯」
這是一個典型的只被要求學業成績,卻極度欠缺生活能力及常識的孩子。只是,孩子很無辜,這原本不是他自己能選擇的生活方式,是父母的引導失了方向⋯⋯
我問司機先生:「你只看到他考試成績進步了,有沒有想過他為什麼會進步呢?他跟你說他不想去安親班時,除了他偷懶這個理由外,你想過還有其他可能的理由嗎?」
司機先生靜默了。像是在思考我提出的問題。
我所知道的大部份安親班,都是讓孩子寫寫功課、再寫評量,積極一點的安親班甚至會千方百計拿到學校的試卷,讓孩子先寫,一再重覆寫過這些評量試卷的孩子,回到課堂上考試,一看到一樣或類似的試題,連想都不必想,很快的就可以把答案直接填上,考出來的成績也都不差。
不明究裡的爸爸、媽媽,一看孩子成績進步了,滿心歡喜,謝天謝地還好我把孩子送去安親班了。
這樣的成績,果真只是用來「安親」的。
孩子呢?為什麼大多數的孩子都不喜歡上安親班呢?
原因應該是安親班的型態接近的是補習班。大一點的孩子因為考不上好的高中或大學,所以勉強去補習班蹲一年,教室小、人擠人、整天背書考試,忍一忍也就過去了,大不了就苦這一年嘛!坐監也是一年而已!
這些從小一就開始上安親班的小小孩呢?他們可不是只有忍一年便了事的,很多孩子是從小一到小六、整整六年時間都在安親班渡過的⋯⋯
小學畢業之前的這段時光,我們統稱叫「童年」。上學、然後去安親班待到晚上,假日再去補習(英文、數學或才藝)的孩子,幾乎可以說是沒有童年的孩子。
爸爸、媽媽們只要回想一下自己的童年是怎麼過的,不必再問孩子,應該就知道孩子為什麼不愛上安親班了。
台灣五六零年代出生的世代,應該是現在為人父母的一代。我們小時候放了學,不管成績好或不好的孩子,唯一做的事,便是「玩」。玩跳繩、玩沙包、玩兩人三腳、玩123木頭人⋯⋯那個時候的孩子很少玩玩具,都是孩子跟孩子玩。在這些看似沒什麼大長進的玩的過程中,我們親身看到了大自然的四季變化,聽見了鳥叫蟲鳴的自然生態,體驗了人與人之間微妙的互動關係。
「玩」對孩子來說,是很重要的工作,所有有關生活的能力,孩子們都得從玩的過程中學習。一個整天關在安親班的孩子,當然不會有任何玩的機會了。
我家荳芽即將唸小一時,我也曾經想為她找個安親班,那時沒想太多,不是大家都把孩子送去安親班嗎?那麼,照著做,大概不會錯吧。
在我參觀過幾家安親班後,我停下來想的是——安親班有便宜的、貴一點的;教英文的、只幫忙看學校功課的;環境也有寬敞一些的、簡陋一點的⋯⋯但是,所有安親班都有一個共同的型態,便是類似補習班、把孩子整天關在一個空間裡。只要這個型態不變,安親班對我來說,便都一樣,沒什麼好選擇的。
一個六、七歲孩子的生活,不應該被拘限在一個小框框裡、處處都是牆,她應該出去吹吹風、曬曬太陽,跟小狗一起在公園跑一跑,或者學著種一株花、養一盆草,親手摸摸泥土、赤腳踩一踩地⋯⋯
因為停下來想到這些,我放棄了安親班,開始為荳芽找老師、和老師一起規畫荳芽的課後生活學習藍圖,一點一滴、一天一天,努力實踐。
荳芽已經過了這樣的生活近兩年。這兩年來,她去到台灣很多地方旅行、觀察,做了很多筆記,長大了不少。每天,我總是仔仔細細的聽她說話、看她微笑或皺眉,我不願錯過任何一絲一毫她成長的細微改變。於是,我才能說──我是了解荳芽的。
作為荳芽的母親,我不敢誇說她有多優秀,但她的確表現出一種跟一般孩子不太一樣的特質——快樂、開朗、勇敢,樂於學習新事物,很會營造生活樂趣。
如果硬是要追究荳芽的成績如何,我也能微笑著回應——雖然沒有第一名,但也不差,我很滿意了。
童年,是形塑一個人的人格特質很重要的階段。一個人將來用什麼眼光來看這個世界、如何看待挫折和成功,甚至怎麼樣定位自我價值,都跟童年所經驗的生活有關。一直到現在,心煩時、困頓時,最能安慰我的,也總是偶然想起的那些小時候的不經意小事⋯⋯
一個沒有了童年的人,他要如何定位自己、肯定自己,或是安慰自己呢?
我總是開玩笑的說我把荳芽當白老鼠,做了「不上安親班」的實驗,已經近兩年了。荳芽低年級的生活即將結束,再來她要面對的是競爭更激烈的三年級,我卻依然準備讓她繼續過這樣的不上安親班生活。在我看來,競爭力固然重要,但是,在跟別人競爭之前,先幫助孩子看清自己,恐怕是我們更應該要為孩子做的事吧。
真心為孩子好,我唯一想說的是——請把童年還給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