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享網 > Carol的部落格 > 荳芽.不上安親班 > 怕生、害羞、內向的小荳芽(上)
怕生、害羞、內向的小荳芽(上)
2010-05-25

※  現在大方、勇敢又樂於嘗試所有新奇事物的荳芽,在一歲時是誰都碰不得、很自閉的呢!



這一篇文章真的欠大家蠻久了,一直不斷有媽媽向我「討債」,想來大部份的媽媽或多或少都覺得孩子不如自己期待的那樣大方、獨立、勇敢⋯⋯
 

八月,因為孩子放暑假,荳芽和蝴蝶有比較多的時間可以渡假,我的八月也就托她們的福,悠哉悠哉的過了,不只不上課,連文章都寫得很少。


今天開學了,荳芽升上三年級。我便以這個大家都關心的,討論孩子害羞、不大方的議題,作為面對一個新生活開始的禮物,跟大家分享。尤其是現在應該有很多家有孩子即將唸小一或要上幼稚園的媽媽們正擔心著「我的孩子可以適應新環境嗎?會不會怕生哪?」⋯⋯
 

帶孩子,如果可以從自身的成長背景裡搜尋到相同或類似的困境、蛻變經驗,反省、思考,再以包容的、開放的心去同理對應,往往不只可以解決孩子的問題,附帶而重要的不預期收獲,可能是連身為父母的我們都有機會重新回望、檢視自己一路長成以來的諸多困惑與疑問,甚或不滿與不甘,然後,恍然大悟、身心安頓⋯⋯
  

很多人看我今天可以經營兩家公司、隨時上台講演、侃侃而談我的理念原則,以為我天生如此,其實,實情是──我小時候也是個極度膽怯、怕生的孩子,這樣的性格反應一直持續到我出了社會上班的頭兩年,因為出版工作,我才在高度自覺「羞怯的性格會阻礙我做我喜歡的工作」之後,很努力、很辛苦的要求自己調整。
 

即便是現在,我雖然做著大家認為要「很勇敢、很獨立、很活潑」的性格特質才能做的工作,其實,我內在的個性本質依舊是害羞、內向的⋯⋯

 

如果遇見我時不是在我工作的場合,很多人會認為我很高傲,因為不多話。其實,那不是高傲,是害羞、不擅與人應酬,而,我自己也深刻的理解到,這個樣子的我應該是更接近真實的我⋯⋯

 

我們從小所受的教育灌輸了我們太多太多「絕對」的觀念,至使我們這一生在面對自我或他人時,已無轉環餘地,也認定沒有其他可能了。離開學校後,在真實的生活及工作裡,當然還有日後的我帶荳芽、蝴蝶的經驗裡,我時時以真切的經歷或痛苦或愉快的推翻了小時候被教導的絕對概念。
 

所以,依然害羞的我可以站上講臺講演、上課。我不需要改變我的本質(其實這樣的本質也讓我得以甘於安靜的做著寂寞的出版工作),我只要知道在我該面對眾人時我可以,這樣,夠了。

 

我有時話多、滔滔不絕,在面對工作時;我有時無話、自在安靜,在需要思考沉澱時。
 

那都是我。


這些,是用很多時間、經歷過很多事之後的我,對自我的認知、接受。

  

八年前、荳芽剛剛出生那時的我,還不是這個樣子⋯⋯
 

荳芽滿月後就是保母蕾娜阿姨帶的,當時蕾娜只帶荳芽和另一個寶寶,荳芽被照顧得很好,但是,第一次當媽媽的我還是時時緊張兮兮的。那一整年,我不曾出過國門一步,因為放心不下小荳芽。除了上班時間之外,我把荳芽寸步不離的帶在身邊。這一年,我的生活重心就是荳芽。這一年,我最憂心的事,就是我可不可能成為一個好媽媽?
 

滿一歲的荳芽會走路、會講話了,開始探索這個世界⋯⋯

 

我卻在此時很驚訝的發現——她很怕生,非常嚴重的怕生。家裡有客人來,只要人家多看她一眼,就哇哇大哭;長輩看她可愛,稍稍摸她一下、碰她一下,馬上哭天搶地的哄半天哄不停。現在正在憂心孩子不夠大方的媽媽,妳家的小朋友一定沒有荳芽當時這麼嚴重嚇人吧?

  

現在回想起來,我覺得荳芽之所以這樣表現,完全是因為她感受到了我的育兒焦慮及緊張情緒。愈是放不開、神經質的媽媽,對小孩百般呵護,所帶出來的孩子愈是膽小、怯弱。比如孩子不小心摔一跤,緊張的媽媽立刻像天蹋下來似的搶救,此時,孩子的驚嚇通常不是來自於身體的疼痛,而是因為看到自己深深依賴的媽媽這樣慌張,內心自然不由自主的跟著害怕。 

 

三歲以前的孩子依主要照顧者(媽媽或阿嬤或保母)對外界的反應來建構起自己對世界的認知及感受。至今,我仍深信不疑⋯⋯
 

所以,神經兮兮的我當然養出膽小害羞的荳芽。孩子對外界人事的表現(大方或畏縮、膽怯或勇於冒險)其實是反應了生長環境給他的影響而已。


同時,我也觀察到——那些活潑大方的人的肢體動作明顯的都比較大而誇張;而害羞內向的人總是不太敢把肢體伸展開來,動作幅度很小,看來怯懦不自信。
 

所以,我決定改變荳芽每天必須要待的環境及必要接觸的人。在她兩歲半時,我送她去唸了一個全美語的幼稚園。

  
我送她去唸全美語的幼稚園不是為了語言的目的,而是為了調整個性。

  

我選擇的這個全美語幼稚園是個有幾家連瑣分校的機構,我一向不贊成辦教育用「總部管理各個分校」的統一管理模式,所以我不愛有連瑣分校的大機構。選擇這個分校是因為當時這是他們新成立的小分校,只有一班混齡的孩子一起上課,這一班只有七個孩子,有一位主任、一位外師、一位中師負責照顧,比較像是託嬰的型式。我希望荳芽大方一點,但也不能一下貿然將她丟到一個人多的嘈雜環境。因為是新分校,校方給了主任比較多的掌控權,她被允許可以不同於其他分校、獨立設計出一些適合她教學的教案及方法。這位主任的理念跟我相當契合,我想把孩子交給她,應該是可以放心的。主任叫Annie,也就是後來荳芽唸小一的第一位家教老師。我之所以可以落實荳芽不上安親班的理念,在最初,Annie算是我的貴人。Annie曾經在蝴蝶現在唸的這家蒙式幼稚園待過,也是她引薦我認識蝴蝶的園長。所以,當時Annie所主導的那個全美語幼稚園其實算是她私下實踐蒙式理念的地方⋯⋯
 

所以,這個分校的客觀條件在當時是適合荳芽的。
 

二年後,等到總管理處精算發現這個分校不賺錢後,便裁撤了這個分校。過程極粗魯、不考慮老師及小朋友權益,管理權回歸總部後,教學理念不再是蒙式了,我才真正見識到這個幼稚園的經營文化,荳芽也就離開了。所以,我會在回答一些媽媽的詢問學校時,堅決的聲明:我私下可以告訴妳校名,妳可以去參觀,也可以把孩子送去讀,我都沒意見。但,我必須提醒我不推薦這個學校。畢竟妳的資料來自於我⋯⋯

 

我利用這次的機會詳述了荳芽唸全美語幼稚園的因緣及過程,其實是希望所有媽媽們在面對孩子的學習或生活問題時,必須要考慮到很多的客觀因素差異所可能造成的不同後果。比如妳可能不能因為我說我為了調整荳芽的個性而送她去唸全美語的幼稚園,妳就把自己家那個個性也不太大方的孩子往全美語幼稚園送⋯⋯
 

荳芽個性雖然怕生,但她面對「學習」很有熱情。英文不是她的母語,她到了全美語的環境依然敢開口,說錯也無所謂,比手劃腳也可以,所以她可以藉由學習英文、接觸一向大動作的外國老師而學著漸漸敢把自己的肢體放大。

 

有些孩子不行!
 

蝴蝶雖然大方活潑,但是,她很要面子,要她先百般出錯、練習說不是母語的英文,她不太願意。如果我一樣把蝴蝶送進全美語的幼稚園,語言的挫折會讓她喪失天真的自信,這個代價我承擔不起⋯⋯


最了解孩子的,應該是媽媽。所以,妳的孩子該幾歲唸幼稚園?該不該唸全美語的?不是問任何一位專家,應該是問媽媽妳自己哪~~
 

我一位很要好的朋友很信一位紫薇斗數老師,有一次,她跟我說斗數老師不看未滿十六歲孩子的命盤。老師說孩子在十六歲前沒有自己的命運,要看他跟的是什麼樣的父母⋯⋯


我雖然對紫薇不很熱衷,但這位老師的話令我沉思很久⋯⋯
  

一二歲的荳芽害羞內向是因為我的教養方式,所以,足以扭轉乾坤的關鍵應該也是在我。送荳芽去全美語的幼稚園後,她的確受了外國老師的開放活潑影響,不再一見陌生人就大哭大叫。但是,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我和荳芽並沒有「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我和她日後還一起攜手共同面對了很多「她哭或我哭」的辛苦調整個性過⋯⋯
 

我認定了「要改變個性、先調整肢體活潑度」,所以,在荳芽滿四歲可以進雲門舞集參加律動課時,我又希望帶她去雲門、進階我期望她表現出的肢體動作⋯⋯
 

明天,我們繼續來聊荳芽進雲門的過程。如果妳一直期望看到之前我說我打過荳芽的那篇文章,那麼,明天請務必準時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