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享網 > Carol的部落格 > 歡喜.節.日 > 三十年後的重逢~~阿公阿嬤節
三十年後的重逢~~阿公阿嬤節
2010-01-05

 

 

三十年前,我還是個小孩,誰會讓我惦記著在三十年後一定要見她一面、跟她一起吃頓飯呢?

 

這情節有點像電影,即便我的工作本來就是聽故事、說故事,對我來說,這整個過程仍然充滿戲劇性,有些不可置信。

 

在我成長的五六零年代,台灣孩子的生活環境很自由,沒有安親班、沒有才藝班,大部份的孩子放學後就是「放牛吃草」的時間。我們的精神很自由,但物質較貧乏,沒有這麼多各國精緻的兒童繪本可讀,那個時代,對於像我這種天生愛看書的孩子來說,要看書,需要自己很努力的去找各種資源。我當然也有零用錢,但比起我看書的速度,給我再多零用錢買書肯定都不夠。所以,我上了小學後,每天放學回家前,總會繞到學校附近的一家書店看書。我是個很害羞的孩子,再加上老是覺得白白看書店的書、沒掏錢出來買是占人家的便宜,心裡隱隱有股罪惡感,所以,我每回都躲在書店的一角,一個人、靜靜的看著書,很少勇敢的和老闆娘四目相望……

 

我對這個世界有很多想像,對長大後的自己有諸多期待,這些奇奇怪怪的想法大約都是從小學時候自己一個人窩著看書生出來的。

 

我有一些同學的父母是老師,當時爸爸、媽媽是老師的孩子算是出身書香世家,通常他們會被父母引導著早早就讀了很多經典文學名著。我的閱讀經驗則不是這麼回事。我從那些上不了台面的鄉野傳奇、民間傳說開始讀起,沒有人幫我計畫讀什麼、也沒有人引導我該讀什麼。凡是有趣的故事,我就讀。小書店裡所有的書,就是我的閱讀書單。所以,真要認真追究,那個經營小書店的老闆娘就是當初幫我安排書單的人吧……

 

因為這家書店,我小時候的志願是當一個書店店員,以為這樣便可以天天看書,不必有不買書的罪惡感。長大以後,我沒有在書店當店員,竟然開起出版社!有一些無法解釋的生命際遇,我們稱之為命運。我這一生和書的緣份,想來也沒有任何道理,所以我也認定這是註定的宿命。

 

前一陣子我在一個回覆留言中不經意的提到小時候在小書店看書的美好回憶,沒想到當年我看書的那家書店的女兒Rebecca如今也是我的讀者,她為她三個寶貝兒子買了不少我出版的書。一番輾轉曲折,我和Rebecca相認了。然後,上個星期,Rebecca告訴我她媽媽、也就是我小時候不敢和她四目相望的書店老闆娘要來台北幾天,Rebecca問我想不想跟她媽媽見面……

 

元旦假期的第二天,我在家準備了火鍋和幾樣家常菜,專程宴請當年那位書店老闆娘。

 

那一天,下著濛濛細雨。我竟然有點緊張。Rebecca抱著小baby和兩個蹦蹦跳跳的小男孩、Rebecca的妹妹,當然還有Rebecca媽媽進來時,我還在廚房忙著。我知道是他們來了。但就是不敢出去。很緊張。我不知道要跟書店老闆娘說什麼,三十年了,我也不是小孩了……

 

Kevin進來催促我。「客人來囉~~」 

 

我邊走邊擦洗菜弄濕的手。當然我最先看到的是——「阿姨!」我很自然的這樣喚 她,然後,展開雙手和她擁抱。靠著阿姨的肩膀時,我突然喉頭一緊、眼眶泛紅,幾乎要哭出來了。「謝謝妳……」我只能說這一句,再多說就要哭了,而這也是我最想對她說的話。

 

我喚荳芽、蝴蝶過來。「叫阿嬤~~」

 

荳芽和蝴蝶畢恭畢敬的叫聲阿嬤。一切都很自然,沒有人因為這是第一次見面而感到陌生或尷尬。這是我沒辦法解釋的緣份,雖然已經過了三十年……

 

阿姨的書店在幾年前結束了,我之前就聽Rebecca說起最後那幾年阿姨的辛苦和堅持。我也開出版社,我當然理解台灣的文化生態及市場,對於阿姨迫於現實放棄理想的挫折,感同身受。

 

做書、賣書,很寂寞。因為這不是個很熱門、大賺錢的行業,但這個行業特別需要思考、觀察我們所處的時代和人生的諸多議題,如果想很多、但現實不如意,很容易陷入無邊無際的挫敗深淵。明明覺得自己是在堅持理想,但為什麼得不到更多數人(也就是現實)的認同?我這樣堅持到底值不值得?我是不是個傻瓜?

 

很痛苦。

 

我剛剛做童書時,徹徹底底的經歷過這樣的痛。

 

阿姨的書店做了二十幾年,Rebecca說結束後、阿姨很沮喪。

 

我大費周章的請阿姨來見一面,也不知從何安慰她。我只是天真的想,我小時候在她的書店看書,經過了三十年後,我的工作是跟書很有關聯的出版者、作者和一直沒有改變的閱讀者,而且我一直記得她的書店在我童年時候所給予的閱讀啟蒙和溫暖。之前如果她看不到她的堅持和努力是為了什麼,我希望她在三十年後看到她的書店和書在一個小女孩身上所發生的影響。我想讓阿姨知道,她並不寂寞。

 

※書店的阿姨。

原來看書的女人老了也會是很優雅的阿嬷~~

 

三十年後,我和書店的阿姨在我家重逢……

 

※Rebecca和她可愛的小寶貝一起來陪阿嬷吃飯。

Rebecca的小baby很愛笑,
另外兩個大一些的哥哥很愛玩,跟荳芽、蝴蝶一下玩開了,

但很有禮貌。
原來愛看書的小男孩果真不太一樣!

 

和阿姨見面吃飯本來是我很私人的事,寫出來跟大家分享其實是為了介紹一個新的節日——阿公阿嬷節。

 

很多人為自己初生的孩子寫部落格、作成長記錄,但我從來沒見過一個為孩子的阿公阿嬷而寫的文字。小時候,我們忙著應付考試及成長的種種疑惑,然後受困或歡樂於愛情,跟一個對或不對的人組成家庭,又開始了作為父母的憂心與忙碌,雖然明白生養我們的父母付出很多,但我們能為他們做的,好像永遠是最少的。父母當然可以體諒我們的辛勞,總是不忍在我們為孩子操心時再來多跟我們要求什麼,像書店的阿姨在書店的營運結束後,她從頭開始學看護工作,自立自強,一點也不要孩子們為她的生活負責。我想,一定有很多像阿姨這樣堅強的阿公阿嬷吧…… 

 

我和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完全不熟悉,他們一位工作人員音茵是我的讀者,音茵告訴我,為了鼓勵大家多陪陪家裡的老人家,他們基金會在幾年前發起了一個「阿公阿嬷節」(每年一月的第二個星期天),希望大家比照對母親節、父親節的熱情,在這一天熱烈的陪阿公阿嬷慶祝、感謝他們為家人的辛苦付出。我應邀幫忙推廣阿公阿嬷節。

 

我的爸爸、媽媽雖然在南部,但我很有機會為他們做菜,每回我回家或是他們來台北,我總要做一些他們不常吃的西式料理請他們嘗嘗。我想阿公阿嬷節不應該只侷限在自己家的阿公阿嬷,所以我請阿姨答應讓我貼出她和我們一起吃飯的照片,我以這個故事和大家分享阿公阿嬷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