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個私人會所的秘書跟我道別,她說她的職場生涯要先暫停,回家陪伴就讀小三小四的兩個兒子。
她告訴我兩個孩子的學習狀況:作業寫得錯誤百出;問孩子功課,一問三不知。雖然她沒有給孩子手機,但是孩子在安親班還是可以向其他同學借了,玩遊戲玩到昏天暗地……
她說,她無法坐視不管,決定離職,回家陪伴孩子。
我很捨不得她。但還是說:「很好啊!妳對自己的生活有選擇的機會,很幸福。陪伴孩子成長,是妳送給他們最好的人生禮物。我支持妳。過幾年孩子大了,再回來啊!」
然後,在我離開會所時,她送我到門口,依依不捨。她說,我對她說的話,讓她安心,因為,她內心其實是很掙扎的……
當然,我幾年前寫過的書—「荳芽,不上安親班」又被提起了。
如果不上安親班,功課趕不上別人,怎麼辦?
如果不上安親班,光是盯寫作業,就會破壞親子關係了……
如果不上安親班,孩子在家時間那麼長,實在不知道要帶他做什麼……
不知道我幾年前時常被問起的這些問題,現在是不是還存在?
當年我思考上不上安親班時,對我來說,這不是一個安置孩子的問題,而是關於學習態度、關於如何協助孩子認識自我、與世界對應、關於生活的問題。
所以,這是一個如何陪伴孩子建構起自我價值、探索外在世界的工程。自然不會輕鬆。但,必須。至少直到現在,我仍然這麼相信著。
一個人的成長是有階段性的。小一的年紀,該學這個;小二了,該學那個;然後,小三小四⋯⋯該學的這個那個包含了課業、生活,很多很多。不應該從小一到小六都只是在安親班學寫作業、考試吧?
孩子的成長歷程也是流動的,今天習得自律了,明天可能又表現鬆散了,但是,到了後天,又給人驚喜了。一再反覆、流動,雖然考驗父母的耐心,卻是成長過程的真實樣貌。想想我們自己吧!我們不也還是每天在辛勤努力與偷點小懶間來回擺盪嗎?孩子需要時間親自去體驗這些成長與生活的變化。
一直到某一個時點,或者是你根本沒留意過的那個時刻,某一天,你會發自真心的欣慰,唉呀!終於長大了。
陪伴孩子成長,勞心費神,我也曾經生氣、挫折、無奈、傷心、失眠。但,我也沒忘記那些開心、激昂、快樂和驕傲的瞬間。所謂的幸福,其實苦甜參半。
漸漸的,孩子大一些了。我發現她們記得我記得的、可以感受我感受的。
這是歲月和愛的堆疊累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