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享網 > Carol的部落格 > 讀者問Carol > 學習,是自由的、快樂的⋯
學習,是自由的、快樂的⋯
2010-05-20

清境農場的蝴蝶 ※ 蝴蝶是個喜愛自由的孩子。每回帶她出去走走,她除了跑跑跳跳之外,總會有一些時候是靜靜的、凝視著遠方,像在思考什麼慎重的事,又像傾聽到什麼似的⋯⋯ 我喜歡微笑著、欣賞她思考、與風對談⋯⋯

 

 

孩子有一百種語言
孩子有一百隻手 一百個念頭
一百種思考方式、遊戲方式及說話方式
還有一百種聆聽的方式、驚訝和愛慕的方式
一百種歡樂 去歌唱去理解
一百個世界 去探索去發現
一百個世界 去發明
一百個世界 去夢想   

 

蒙特梭利有一個很重要的教育精神基礎,她認為每一個孩子都有自我學習、使自己趨於完美的潛能。白話一點說,就是孩子是可以自動自發學習的,不必老師、爸爸媽媽逼迫。

 

很可惜的是,只有極少數的大人願意相信孩子有這種能力。於是,大部分用來教孩子的方法,都傾向壓抑、限制、管束。因為違反孩子的基本人性,終於我們所見到的大部分孩子都表現出視學習是一件極痛苦、不自由的折磨。

 

在一個真正落實蒙特梭利教育理念的幼稚園,應該就可以看到孩子們自由的、快樂的學習工作。完全顛覆我們以往對孩子學習的刻板印象。

 

蝴蝶的幼稚園有一個「家長參觀日」,一學期只有幾天、一天只能接受二位家長參觀。參觀的時間可以長達一個早上。我當然是不會錯過這個可以親眼見到孩子在學校上課及活動的好機會囉!

 

在我去參觀之前,學校給我一張簡單的說明,大約是提醒參觀的家長進到幼稚園後、請以旁觀者的角度去看孩子工作,無論孩子表現得如何,都請家長不要介入孩子的工作、也不要跟孩子交談。

 

最重要的是,這個時段的工作是混齡的,家長可以見到園所裡所有孩子一起工作,園所希望家長不只是看自己的寶貝,也可以看看其他孩子的工作狀況。

 

我想蒙特梭利最令台灣家長無法接受的,就是這項「混齡教學」。很多人一聽到混齡教學就覺得是不分大班、中班、小班,這樣怎麼教呀?大班可是快要上小學了,應該要加強拼音及基礎數學這些馬上要用到的學科知識,怎麼可以跟中、小班的孩子混在一起學習呢?

 

我曾經在德國短暫住過一段時間,德國人的幼稚園的確是混齡的。

 

為什麼?

 

這就要回頭來說小朋友上幼稚園的目的是什麼?

 

全世界都規定小孩要滿六足歲才開始上國民義務教育小一,意思是全世界的小孩都差不多要到這個年紀手眼協調及身心各方面才發展成熟,足以應付握筆、運筆、理解一些基本的文字及數理概念。所以,幼稚園的小孩去學校上學,不是要學ㄅㄆㄇ或ABC、不是要學寫字、數數,更不是要先把小一的課程學起來。幼稚園的孩子是去玩的、去學習生活、去學習人際互動的。

 

如果是依這樣的目的把孩子送進幼稚園,當然就可以混齡,大一點跟小一點的孩子是可以一起玩、互相模仿、學習的。

 

混齡教學在台灣之所以被認為完全不可行,主要還是因為我們送孩子進幼稚園的目的很不單純⋯⋯

 

這是我們自己應該要思考的問題,不是蒙特梭利有問題。

 

蝴蝶的幼稚園也有分小、中、大班,不這樣,我看也很難在台灣生存下去。他們把混齡教學的精神用在每天早上的這段工作時間。

 

每天一早,孩子到園所,就自己去選一個今天要做的工作,這些工作五花八門,但都蘊含了語文、數學、生活常規、感官、自然各領域的內容在裡面了。

 

下面這張照片就是蝴蝶某一天的工作內容⋯⋯


 


蝴蝶在蓋注音符號章,這是語文工作類的一種。

 

這麼小的孩子不應該教她寫字,所以學校用蓋章的方式替代,既教了注音符號、也避開了提早讓孩子寫字的害處,還一併讓孩子練習到了她這個年紀應該要強化的手眼協調能力。

 

不是每一個幼稚園都可以設計出這樣面面俱到的學習模式。所以,我如此推崇這個幼稚園及了不起的瑪利亞.蒙特梭利女士。

 

我在幼稚園那個早上,乖乖的坐在學校幫我安排的角落椅子上,像個隱形人一樣,老師跟孩子們一如往常的工作、沒人理我,我也不能出聲干擾到孩子工作。

 

一個個孩子陸續進了園所,有些很有精神的,一進來就自己去選一個工作做,有些孩子還懶洋洋的,靜靜的坐著發呆。不管孩子是很努力的工作還是發呆,我看到老師們都不太介入,只有在孩子提出需要協助的要求時,老師們才靠近去幫忙。

 

不是很信任孩子的老師恐怕很難做到這一點吧。

 

順便提到,這個園所的老師都在這裡待了十年以上,年紀都不大,顯然是初入社會或半工半讀時就做到現在。老師的經驗,也是在找幼稚園時應該要考慮的因素。畢竟天天要面對孩子的,還是老師。

 

我看到一個小小孩很好玩,她從一進門就爬到一個高台上去坐,起先是發呆,後來大概清醒了,兩條腿就前後晃呀晃的,好像也不想去找個工作做。老師們也沒有去拉她下來或糾正她。

 

晃了一陣子,她不曉得在開心什麼、突然大聲唱起歌來,其他小孩都在做自己的工作、沒人看她,她愈唱愈高興、開始搖頭晃腦加拍手。我偷偷看著她那副自得其樂的樣子,看得都想笑起來了⋯⋯

 

這段工作時間在我看來,是孩子一天中很寶貴的學習時間。自己選工作,可以讓孩子早早培養出「知道自己要做什麼」的能力,不必事事等大人替他安排。即使發呆,我也看到孩子的優游自在,難能可貴的經驗。

 

對於那些可以不去干涉孩子發呆的老師,我真是想大大的擁抱、讚美她們呀⋯⋯真是不簡單呀!

 

孩子的自律自重,就在每天的工作裡、一點一滴的慢慢養成了。這樣的孩子,學什麼都不成問題。所以我們可以在他們畢業典禮時,看到大班的孩子整齊有力的表演出震撼家長的高難度「太鼓」。若不親眼見到,你還真是難相信那是六歲的孩子可以表現出的紀律跟靈活呢!

 

除了這些每日的例行活動,這個幼稚園也真真實實的做到了蒙特梭利所重視的日常生活教育。

 

聖誕節有創意裝扮競賽。這五個小小孩是寶貝班的(2號是蝴蝶,她扮白色聖誕樹),他們很努力的參與發想自己要扮演的角色、很穩健的走台步,學會將自己介紹給大家。




過冬至呢,園所就很大費周章的把做湯圓的過程全都弄進來、讓小朋友親眼見到。

 

從壓米漿開始、讓孩子們試試磨米漿,之後再搓湯圓、煮湯圓。

 

孩子們吃著自己親手搓煮的湯圓,暖呼呼的認識了自己民族的節氣──冬至。也對又長了一歲的自己更加看重,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成長,有著這麼多人的祝福、心意及大自然的恩賜⋯⋯



 ※ 壓米漿。


 ※ 蝴蝶磨米漿。


 ※ 大家一起搓湯圓。


 ※ 長一歲囉!

 

任何一個學理學派,只要能提供孩子自由的、快樂的學習,而且還有很棒的成果,我都覺得很值得介紹給大家。蒙特梭利是目前我所知道的、最棒的教育理念之一。

 

在荳芽、蝴蝶進了這個幼稚園後,我因為對蒙特梭利很感興趣,很努力的看了不少相關的書籍。有些書寫得比較艱澀、專業,需要以做學問的心情去研讀,像是《蒙特梭利教學法》;也有一些書是比較適合一般家長看的,這類書寫得較淺白,還有一些實際的例子可以參考,比如《認識蒙特梭利教育》。

 

最有實務經驗的,應該是財團法人蒙特梭利啟蒙研究基金會的雜誌《蒙特梭利雙月刊》 了。這本雜誌是很多蒙式系統的幼稚園園長、老師時常發表文章的刊物,我就常常見到蝴蝶的園長的文章在這裡出現。

 

我也曾經去上過一些蒙氏教育的課程,真正的確認這個理念是適合學齡前孩子的。

 

在我還沒當媽媽之前,我對這方面的學識是很陌生的。因為要帶孩子,我慢慢的摸索、了解,當然還要思考是不是真的適合我跟我的孩子。

 

這些探索的過程,對我來說,是很有趣的。我一面讀書、上課、搜集資料,一面細細的觀察荳芽、蝴蝶的反應,真是很有意思。

 

我還沒結婚時,一直認為我應該是個不婚族、也不喜歡孩子吵,日子過得很自我也自在。荳芽、蝴蝶本來不在我的人生規畫裡。

 

但是,「當媽媽」這個生命中的意外事件,卻讓我發現另一種趣味,也發現一直潛藏在內心另一個角落的、連我自己都不曾認識的我⋯⋯

 

爸爸、媽媽們,認真的看孩子,你也會看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