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受邀演講的經驗裡,很多單位都希望我談孩子品格教育的問題,家長老師們都希望培養孩子成為正直、誠實、善良的人。現在,有一位媽媽,她的女兒已經具備了這些美好的特質,但她卻困惑了,她以憂心的口吻問我:「Carol,我該如何教導那正直的女兒?」
我讀完她很詳盡的事情前因後果及事後她與先生對女兒表現的不同評價,實在不忍心只用三言兩語安慰她,這的確是個很困擾人的問題。於是,我決定以一篇文章來跟她討論此類道德與現實兩難的教養困境。
以下是這位媽媽的問題全文,隻字未改,如實呈現。
Dear Carol:
女兒今年升小五了,體育課時,老師要求全班跑操場四圈,不能停,體育老師則在陰涼處看著,經過司令台前的某區塊跑道,有同學發現那是老師看不到的區域,於是有一位小朋友帶頭用走的,全班也都跟進,走一段再跑,在跑到第四圈時,老師才走到跑道上,發現有小朋友有走的,很生氣,集合全班,問剛剛有同學用走的請站起來,我女兒和另一位同學很老實就站起來,她沒想到其他同學竟面不改色的都蹲下了,她們兩個人就被罰再跑一圈。
她感到很沮喪,不是應該誠實的嗎?為何其他同學明明都有走一小段再跑,大家都沒有承認,而她自己也沒有檢舉的勇氣,同學看到他們被罰,難道一點都沒有感到不安?回家後她訴說這一段時,很委曲的哭了,她不知道下回遇到相似的情境,她是否也要選擇不誠實?
我先讚賞她的行為,肯定她的想法沒有錯,也說,那我再向老師了解情況,可是爸爸說,現實社會不就是如此嗎?是我們自己不懂變通,看到全班都選擇蹲下時,就該跟進,爸爸認為我教女兒誠實面對自己,以後會害女兒常吃虧。因為現在的大人往往在夾縫中為自己找最有利的,這個社會太誠實的人一定會吃虧,班上這麼多同學選擇不面對,也是反應出孩子們在自身所處環境所學到的,為此我和爸爸有了一番爭論。
Carol,我該如何教導那正直的女兒?該如何讓她知道在這樣的環境裡,何時該誠實?何時該逃避?才能保護自己!當我們教小孩誠實時,這個社會的示範卻一直是負面的。
我曾經也有過類似的經驗⋯⋯
有一次我們公司有兩本書入圍一項由讀者票選的活動競賽,遊戲規則是每一位讀者每隔半小時可以投一票給自己喜歡的書,一段時間後統計總票數,比較各書的得票高低。幾天之後,我們發現有幾本參賽的書有以電腦灌票的嫌疑,我很不以為然的在家裡晚餐時間提起這件事。
「為什麼連這種小競賽也要作弊?真是沒道理!」我如是抱怨。
Kevin當著孩子的面,直接問我:「妳也可以灌票呀!我找助理幫妳做,做生意就是這樣,大家只要贏,沒人在意誠信的,這是現實問題。」
我轉頭問一旁的荳芽和蝴蝶:「妳們覺得我應該跟別人一樣灌票嗎?」
蝴蝶不假思索的回我:「當然要!不然我們不就吃虧了!那些人太奸詐!」
荳芽有些遲疑。她說:「灌票是不誠實的行為。但是⋯⋯就是有人會這樣呀!妳不灌票,妳的書就會輸了。很為難。」
我對孩子們說:「妳們一個說人家太奸詐、一個說人家不誠實,卻要我做一樣的事,妳們希望媽媽是個既奸詐又不誠實的人囉?」
兩個小傢伙立刻哇哇叫澄清:「不是!不是!誰叫他們要先做壞事呀!妳不奸詐⋯⋯」
「荳芽、蝴蝶,我希望妳們記得是非沒有親疏或人我之分,妳的親人或妳自己做了壞事,那一樣是壞事。作惡也沒有先後的差別,妳們若做了壞事,不能拿別人先做了壞事當藉口來合理化自己的惡行。如果妳不喜歡作惡的人,我只希望妳問問自己:『我要變成和他一樣的人嗎?』」我解釋我的價值觀。
蝴蝶又問我:「那不是太便宜了那些做壞事的人嗎?好人、誠實正直的人會吃虧!」
「妳說的是表面和一時的公正和得失,長久看來,不一定是這樣的。一個老愛偸雞摸狗的人,可能一時可以得到眼前利,但時日一久,所有人都會知道是怎麼一回事,總有一天,更大的損失可能會降臨這些作惡的人身上呢!」
「如果很正直,卻一直吃虧呢?還要正直下去嗎?這樣不是太倒楣了嗎?」蝴蝶還是不死心,追問。
「嗯,最後要不要選擇繼續正直下去的理由,通常不會是吃不吃眼前虧這些小事了。而是妳的心、妳對妳自己的期望、妳的價值觀。妳把妳自己看得很重要、很珍惜妳自己,怎麼樣都不放棄讓自己成為一個值得信賴的人,這樣的心意會讓妳把得失看得比較輕一些,不那麼在意吃了多少虧了。」
蝴蝶可能還不太能夠理解我的話,我知道她還小,但我還是必須讓她聽見媽媽這樣教她,讓她把這些話放進心底,以便在面對外在大環境的負面示範時,可以有個足以抗衡的力量穩住她的心。
一直沉默的荳芽,我想,她應該是懂得了媽媽的心意了。
那個讀者選書的小競賽,年年都有,我們的書也年年入圍,得到讀者的投票支持。後來,主辦單位也在後端的投票機制做了防灌票的設計。一切回到公平的正路上運作。公理和保護自己最初的美好初衷一樣,值得等待。
我不喜歡Kevin當著孩子的面若無其事的說著「為了現實、不必在意正直誠實」之類的話,但我也不怕孩子們聽見爸爸說這樣的話,在我看管不到她們的地方或時候,學校、同學的互動、電視電腦來的訊息,她們要聽見類似的言論,太容易了。陪伴孩子建立起屬於他們自己的、堅定不移的價值觀,不是為孩子們隔離所有負面的資訊言論,而是陪著孩子看著、聽著、討論著、辯證著、分享著,所有善的、惡的言行,透過這些真真實實的經歷淬鍊出堅強的自我價值觀。
當然,這不會是一條好走的路。孩子們在讓自己變堅定的路上,有時要跌一跤,有時也要委屈的哭一哭;時常相信自己,偶爾也不免懷疑自己是否過於傻氣。
向我提出問題的這位媽媽,您的女兒正是走在這樣的一條路上。如果您可以略過對女兒眼淚的過多心疼與焦慮,我相信您可以和她一樣,清清楚楚的看到這是一條怎麼樣的路。
至於那位看來昧於事實、對孩子做出不適當評斷的老師,我想,他心裡應該也知道是怎麼回事的。只是,老師選擇了一種最膚淺而簡單的方式教育孩子,他讓孩子誤以為這世上僅僅存在著如此淺薄的現實,而不跟孩子討論更深層的人性與價值觀等等議題。如何作為一個老師,那當然也是個人的選擇了。這選擇,自然也與價值觀有關。
一個老師在校園教室裡,藉由事件處理了一兩個當事的孩子,被這事件處置影響的,絕不僅是那一兩個孩子而已,所有眼見、聽聞此事件的孩子,都成了事件的受教者,影響無一倖免。爸爸跟媽媽隨意講了兩句不經意的話,請別忘了,一旁看似不經心的孩子也聽著了。教育,難就難在,無恐不入,防不勝防哪!如果教育不成為一種生活、不是教育者內心真正的信仰,自然,孩子也有很多機會看穿這是怎麼一回事的呀!
關於理想與現實,我總是相信孩子是看得懂的,混淆孩子的,往往是他們身邊大人的雜音。給孩子一些時間,要釐清困惑,我想,對孩子們來說,也不是太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