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享網 > 書系介紹 > 生命關懷系列 > 獨自去旅行(注音版)【已絕版】(享受「得到」的快樂,也學習面對「失去」的勇氣跟雅量)~獲台北市教育局評選為93年度優良好書;榮獲2004年行政院新聞局推薦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
獨自去旅行(注音版)【已絕版】(享受「得到」的快樂,也學習面對「失去」的勇氣跟雅量)~獲台北市教育局評選為93年度優良好書;榮獲2004年行政院新聞局推薦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
Über den großen Fluss
作者:阿爾敏.伯以修爾(Armin Beuscher)
繪者:柯內妮亞.哈斯(Cornelia Haas)
譯者:賴美玲
叢書系列:大穎專區生命關懷系列
書籍編號:APA004-1
ISBN:978-986-7235-62-6
32頁 / 精裝 / 30.5 cm × 23.5 cm
出版日期:2008 年 07 月 29 日
定價:260元 / 優惠價:234
適讀年齡:中年級

這是一本關於離別、哀悼、勇氣和安慰的故事



  本書相當適合作為教育孩子(幼稚園 小學)的故事題材。

 

  這是一本關於離別、哀悼、勇氣和安慰的故事。讓孩子體會在面對生離死別、失去時,該表現出的情緒反應。同時學習平靜的、勇敢的接受生活中的變數。
                                                          

  故事是說,


  兔子要離開浣熊了,牠即將要越過一條大河,踏上一段新的旅程,浣熊目送兔子離去。朋友離開後帶來的心痛,讓浣熊不知所措。後來,浣熊藉著跟其他朋友—大象、鴨子和老鼠一起回憶兔子,用音樂、唱歌來懷念兔子,漸漸的體會了,祝福是最好的懷念方式,也和其他同樣懷念兔子的朋友相互安慰。

  大穎文化總編在提到:我為什麼想選這本書給孩子們看時,說道


  一個媽媽總是盡力給孩子們最好的,讓他們享受”得到”的快樂,同時,也要教他們學習面對失去的勇氣跟雅量。【獨自去旅行】,就是一個告訴孩子們平靜的、微笑著面對朋友離開、失去玩具、失去所愛的故事

 

 

 

原文書名:Über den großen Fluss

原出版語言:德文

【關於作者】
阿爾敏.
伯以修爾(Armin Beuscher)
 

  1958年在埃爾倫卅洪斯呂克山(德國南部)出生,大學研讀基督神學。
  1989年起,和他的家人住在科隆,並在那裡擔任牧師。
  他同時也是許多電台節目以及許多有關團體治療的書籍作者。


【關於繪者】
柯內妮亞.哈斯(Cornelia Haas)

 

  1972年在奧斯堡出生,在敏斯特設計學院就讀。
  伯以修爾的故事讓她印象深刻,因而為這本書畫下第一張插圖──就像是她的「重要學業」畢業似的──現在這本繪圖本已經誕生了。

跟孩子聊天

文 /Carol (大穎文化總編輯)

 

  我是個工作還算有點重的總編輯,可是我不是個很努力的總編輯,因為我鮮少加班、假日絕不談公事,在我兩個女兒荳芽跟蝴蝶滿一歲前,也不出國。我想多留點時間陪我的女兒們成長。其實,我也沒對她們做什麼大了不起的事,就是每天下班後讓她們見到我,陪她們說說話、看看卡通、翻幾本書、講幾個故事⋯⋯


  我小的時候,我媽媽是這樣對我的,我每天回家就可以看到她,現在,我也當一個這樣的媽媽。


  我住一百坪的大房子,我家沒有菲傭。帶孩子、陪孩子,我覺得是我當媽媽的責任(當然其中也有很多樂趣)。菲傭不能代替我陪孩子聊天⋯⋯

  我跟五歲的荳芽、一歲的蝴蝶什麼都聊。幸福的、悲傷的、輕鬆的、沉重的⋯⋯我覺得都可以跟孩子聊。


  最近我們聊的是蝌蚪……

  前幾個星期我幫荳芽抓到幾隻蝌蚪回家養,讓她每天餵蝌蚪、看牠們一天天的成長變化。蝌蚪吃什麼?我們一起問了好多人;蝌蚪怎麼有些是透明的、有些是黑的?我們也是這次才發現的。(聽說黑色的長大是蟾蜍、透明的長大才是青蛙喔!)荳芽看得好開心。像我看她一天天長大那種心情吧?
有一天,其中兩隻已經長出後腳的蝌蚪死掉了。

  荳芽很傷心,一直問我為什麼?


  老實說,我也不知道。


  荳芽又開始追究,蝌蚪死後到哪裡去?


  老實說,我也不知道。

  又有一天我們一起讀到《獨自去旅行》這本繪本,這是一本用很童話語言及圖像來說「死」這個議題的書。

  裡面的動物很可愛、色彩很鮮豔,講的卻是一個有點點小悲傷的「失去朋友」的故事—兔子說他一個人要越過大河去旅行,好朋友浣熊說要陪他,兔子堅持這是他一個人的旅程、誰都不能陪。兔子真的走了,浣熊、鴨子、大象雖然不捨,但大家以「回憶和兔子度過的快樂時光」來互相安慰,一起唱跟兔子唱過的歌、一起聊跟兔子做過的事
⋯⋯讓「失去」這個本來是負面的情緒,轉化成積極的生命能量。

  荳芽問我:「兔子死了吧?」


  我反問她:「妳覺得呢?兔子死了嗎?」


  她點點頭,「應該死了吧?」


  我又問她:「那妳想兔子到哪裡去了呢?」


  她想一想,說:「去找她媽咪了!」

  我知道在荳芽的習慣語彙裡,「找媽咪」意思是快樂的、安全的。


  我笑一笑,點點頭。這是五歲的荳芽定義的「死亡」。我知道等她十五歲時,或許對死亡又會有不一樣的解釋方式。我期待她十五歲時,再告訴我。

  沒有什麼不能跟孩子聊的,就看你用什麼方式,即使是「死亡」
⋯⋯


  不要把任何事件看得那麼單一面向,跟孩子談死亡時,可以同時讓她體會生命、生活。這是我們真實的人生,不必刻意隱晦。


  談的時機要選擇一下吧。我想。

  前幾天,我同事跟我說她和她媽媽一起看了義大利導演羅貝多貝尼(Roberto Benigni)1997年拍的超搶手熱門片《美麗人生》(Life is Beautiful),這個故事當初感動了千萬人,是因為這一家人身陷納粹集中營時,爸爸運用各種巧思讓兒子一直以為這是在玩一場遊戲,最後,爸爸自己死了,這個小孩卻得以保有純真的心靈,及童年的快樂。


  我們看時,笑中帶淚。

  我同事問我:「為什麼不告訴小孩實情呢?」想來她是認為我一向連死亡都覺得該對孩子說了,戰爭是事實,當然更該讓孩子了解。


  我的回答是:「幹嘛說呢?」

  這就像平時我們要孩子打預防針一樣,雖然痛、雖然他會哭,還是要打,這樣他才能對病菌有抵抗力。萬一孩子真的生病了,他已經在痛了,我們會想引開他對病痛的注意力、讓他少痛一點,當然不該再去強調生病的可怕。談論死亡、戰爭這類沉重的事時,也是這樣。

  太平盛世時,談吧。我們這裡沒有戰爭,讓孩子知道伊拉克正在戰爭,帶他理解戰爭的可怕、殘酷及不智,有一天或許當他長成一個有權力決定發不發動戰爭的關鍵人物時,他會知道該怎麼做。


  對於成長、對於人生,我一直想很多,荳芽問我很多問題,我依舊只能回答她—老實說,我不知道。


  當媽媽的我,唯一能做的—只有陪她聊天而已。


我為什麼想選這本書給孩子看……

文 /Carol (大穎文化總編輯)

 

  年輕的時候,我曾經在失去一個心愛的男朋友時,難過得不吃不睡,七天內瘦了五公斤,像個行屍走肉一樣的過了好長一段日子……

  那時,我那一向不擅言辭的媽媽,堅持每晚陪我一起睡覺,我想她是怕我承受不起這樣的「失去」吧……

  現在,我有兩個女兒,她們還很小,一個五歲、一個五個月,我擔心將來她們遇到跟我一樣的「失去」時,可有能力面對?

  想太多了吧?


  是呀!

  一個媽媽總是為子女想得太多了,而又覺得想再多都是不夠的!所以,我盡力給我的女兒們最好的,讓她們享受「得到」的快樂,同時,也教她們學習面對「失去」的勇氣跟雅量。

  《獨自去旅行》就是一個告訴孩子們平靜的、微笑著面對朋友離開、失去玩具、失去所愛的故事。


 

有一天,兔子跟浣熊說:
「我必須要去旅行了,但是我不能帶你去。鴨子、大象、老鼠,也都不能去。」
「不,不行!」浣熊說。「你不可以一個人走,我們一定要跟著你,因為你必須越過大河,那條河流又寬又深。」

 


然後,浣熊回去了。
他擁抱大象,他也把鴨子和老鼠抱在懷裡。
他親吻他們:「兔子不會再回來了。」他很平靜的說。
大象第一個就問:「他是不是死了?」
「是的,他死了。」浣熊說。
他們站起來。

 


老鼠在夜裡一次又一次的睜開眼睛,他說:「浣熊,你睡了沒?」
「還沒。」浣熊用他低沉的聲音回答。
「你覺不覺得兔子已經聽見我們演奏的音樂了?」
「當然了!」浣熊一邊說,一邊撫摸著老鼠。
「那我們以後要多演奏。」
「嗯!」浣熊輕輕的說。
然後,就只聽見風兒在樹林呼呼吹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