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享網 > 書系介紹 > 親子生活教養系列 > 你的孩子真的是過動兒嗎?【已絕版】
你的孩子真的是過動兒嗎?【已絕版】
ADS-So fördern Sie Ihr Kind
作者:克莉斯汀娜.艾特利希(Christine Ettrich)、莫妮卡.墨菲-維特(Monika Murphy-Witt)
繪者:
譯者:劉夢婷
叢書系列:奧林專區親子生活教養系列
書籍編號:OLPA012
ISBN:978-957-0391-68-8
168頁 / 平裝 / 21.5 cm × 16 cm
出版日期:2007 年 01 月 26 日
定價:260元 / 優惠價:234



這本書將幫助你真正認識什麼是「過動兒」和「注意力缺失症」,
也告訴你如何協助孩子改善狀況、發揮他特殊的特質及能力。
你的孩子也可以成為模範生、成為一流的人物!

 

 

  莫札特、愛迪生、愛因斯坦和邱吉爾,他們都特別與眾不同—─幼童時期令人頭痛不已!
  以現代醫學來說,他們可能就是「過動兒」。
  連現代名人琥碧歌珀、達斯汀霍夫曼及比爾蓋茲,也曾表明患有「注意力缺失症」。


  本書主要目的在於告訴爸爸媽媽,怎樣辨別自己好動、調皮又不專心的孩子,是否真的是個「過動兒」,患有「注意力缺失症(ADD)」。尢其,最重要的是—如何幫助你的孩子正常發展!
  
  有些父母可能會發現自己的孩子怎麼那麼愛說話、停不下來;愛動、坐不住,似乎有著無窮的精力;不然就是不專心,東摸摸西摸摸……在家裡讓爸爸媽媽抓狂,在學校也讓老師頭痛不已。但,這樣的孩子真的就可以把他稱為「過動兒」嗎?作者在書中第一篇第二章裡提供了一份「檢查表」,可供爸爸媽媽們參考。有時,你的孩子之所以有這些狀況,可能是因為家庭環境缺乏必要的安靜和穩定性,也缺乏休息及規律性。他的行為可能是在對你發出求救信號。也許只要家裡的日常生活不這麼緊張、忙碌,只要你重視孩子對遊戲、活動和想像力的基本需求,只要你本著這種精神改變生活,問題也許就能解決,當然,父母、孩子和整個家庭的問題自然也就解決了。

  但作者指出,如果你努力過後,問題還是沒有改善,那麼就要帶著孩子去醫院看兒童精神科。醫院裡的醫師專家們將會為你的孩子做出正確的診斷。由於身為爸爸媽媽的你比任何人都了解自己的孩子,所以當你一懷疑有什麼不對勁時,一定要請專業醫生做詳細的解說,才能確保沒有遺漏掉任何重要的訊息。

  根據報導,台灣目前有30萬個孩童患有「注意力缺乏過動症」,其中有些孩子是高智商,有些則是學校的模範生。這些孩子之所以有如此優異的表現,都是因為有不放棄的父母!因此幫助孩子正常發展,並不是只要依賴醫師、專家就好,爸爸媽媽才是孩子真正的「靠山」!至於身為父母的你應該怎麼做才對?又有哪些方法可以應用?作者全部都寫在這本書裡,是爸爸媽媽最好的自我學習參考書!

 

 

原文書名:ADS-So fördern Sie Ihr Kind

原出版語言:德文

 

 

 

【關於作者】
克莉斯汀娜.艾特利希(Christine Ettrich)


  克莉斯汀娜.艾特利希是幼兒與青少年精神病學、心理治療、心身醫學的教授,並主持萊比錫大學的同名醫院。從80年代初期便開始治療患有「注意力缺失症(ADD)」的兒童,也針對這個主題出版過不少著作。
  她有兩個小孩。現在是過動兒協會的董事會成員。

 

莫妮卡.墨菲-維特(Monika Murphy-Witt)

  在大學讀完政治學、社會學及教育學後,曾於大眾雜誌擔任記者及編輯。自從她的兩個孩子出世後,她便以自由記者及作家的身份,撰寫有關教育課題的雜誌文章及書籍。因為她的孩子也有感覺障礙方面的問題,所以長久以來她一直都在從事相關研究。

 

 

前言:「好動、不專心」的孩子不一定是「過動兒」;
前言:「過動兒」也可以是很棒的孩子!

  也許您長期以來一直對您的孩子深感頭痛,或者可能您已經有過漫長的看診心路歷程,一直到真正有人認真看待您對孩子的擔憂,並做出專業的診斷:「注意力缺失症」(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英文簡稱ADD)。您的孩子是不是真的患有「注意力缺失症(ADD)」,或者您曾經這樣懷疑過?根據德國聯邦過動兒協會及柏林鴻堡大學共同針對「注意力缺失過動兒」所做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許多父母都面臨這樣的情況。
  當您終於清楚知道自己的孩子到底是怎麼了,對您、尤其是對孩子,都有很大的幫助。因為您不再需要與沉重、無法掌握的生活及教養問題對抗,而是可以有目標地去進行一些事情!
  當您真的確定孩子的確是患有「注意力缺失症(ADD)」,對孩子來說,最重要的是有一個由專家為您和孩子的特殊需求所設計的治療方法。
  在這本書的第一篇裡,您不只可以知道「注意力缺失症(ADD)」的原因及症狀,也可以得到其他相關訊息,例如是不是有專門為父母開設的課程、孩子是不是需要進行行為治療、或服用藥物。
  對於家中有「注意力缺失症(ADD)」的孩子,單單只靠專家的治療絕對是不夠的。這個治療要能真正達到效果,還是得靠父母的幫助,像是透過遊戲的方式,而且最好能治療於無形,不要讓孩子注意到自己在接受治療。雖然身為父母的您不能改變孩子患病的神經生物因素,但,您卻可以幫忙減輕孩子的症狀,讓您的孩子即使在有這樣的問題下,仍能成功地掌握他的生活。因為我們的大腦會透過教育及遊戲的輔助來塑形,並且可以一直學習到老。
  第二篇是屬於應用部分,我們總共提供了十種促進發展計畫,您將可以從這篇中獲得許多建議及指導,來幫助您的孩子。這份計畫是針對「注意力缺失症(ADD)」兒童最常發生的十種問題所設計。如果您想成為孩子的教練,請您一定要保持活力與熱情,在一旁輔助他。
  儘管孩子患有「注意力缺失症(ADD)」,但他還是可以找出他生命中的康莊大道與一席之地。我們希望您能有多一點的勇氣、耐心及冷靜的態度──特別是,您必須讓您的神經處於備戰狀態。
  祝您成功!

 

克莉斯汀娜.艾特利希(Christine Ettrich)
莫妮卡.墨菲-維特(Monika Murphy-Witt)

前言:「好動、不專心」的孩子不一定是「過動兒」;
前言:「過動兒」也可以是很棒的孩子!


Part 1「過動」的孩子就是過動兒嗎?

1 什麼叫做「注意力缺失症(ADD)」?
「注意力缺失症(ADD)」是「兒童疾病」?還是長期持續的狀況?
「注意力缺失症(ADD)」的類型:暴力分子、討人厭和愛做夢
令人頭痛也讓人喜愛
並不是所有患有「注意力缺失症(ADD)」的孩子都是一樣的

2 您的孩子讓人頭痛不已嗎?
第一步:從檢視日常生活開始
第二步:找專業醫生
關鍵所在:深入的診斷
醫師做出正確診斷的基準是什麼?

3 為什麼孩子會患「注意力缺失症(ADD)」?
不全都是教養的問題!
大腦「短路」
過多的刺激在腦中

4 在專家的協助下,幫助孩子正常發展
服用藥物,能讓孩子靜下來?
藥物什麼時候可以幫得上忙?
藥物不是萬靈丹
行為治療:能掌控日常生活
父母訓練:走向教養新路
嚴格注意自己的行為
感覺統合療法:幫助大腦發展
精神運動機能課程:活動可以使人清醒
職能治療
順勢療法
語言治療法
騎馬治療法
動物治療法──狗

5 在家中協助孩子
當孩子的教練:從日常生活訓練起
有目標的協助能彌補缺點
有目標地幫助孩子:一步一步來

Part 2 給父母的十點計畫

1 協助孩子改善注意力
布的祕密
盛開的花朵
圖片拼圖
搖響名字
說故事
音效背景
音樂享受
想像圖形
七巧板
串五彩鍊子
神奇的8
曼陀羅
大家來找碴

2 協助孩子提昇記憶力
從旅行中認識新朋友
記憶遊戲
魯賓遜漂流到荒島
算數家
倒敘遊戲
傳聲筒
記錄家庭作業
畫出想像圖
運動學習法
記憶輔助物
腦中電視機
建立口訣
購物清單

3 協助孩子掌握自己的生活
做作業沒壓力
有系統地整理
造自己的窩
頂級廚師
蓋房子
玻璃音階
購物行
打包行李

4 協助孩子正確地放鬆
深呼吸
向下向上
擺脫緊張冥想法
靜止
漸進式肌肉放鬆
適合兒童的瑜伽練習
想像力之旅
按摩

5 協助孩子能感受自己的身體
親密接觸
平衡運動
平均分配力量

6 協助孩子變得更靈活
手指瑜伽
藏拇指
剪刀、石頭、布
禪花園
8的軌道
射氣球
火柴棒圖形

7 協助孩子學習自我控制及冷靜
先停止,再開始
學習談話規則
發覺自己的感受
情緒輪盤

8 協助孩子學習規則與體認結果
訂定正確的規則
說明結果
以讚美取代挑剔
保持信賴
從遊戲中學習規則

9 協助孩子與他人和平共處
理解他的感受
學習爭吵
學習克制攻擊性
學習公平地進行比賽

10 協助孩子建立自信與堅強
抽出時間陪伴他
製作「紀念冊」
畫一棵「族譜樹」
「打撈」讚美
把負面變成正面
我很棒!
您的孩子是珍寶


Part 1「過動」的孩子就是過動兒嗎?

  當孩子「過動」時,大家總是把責任歸咎到父母身上。
  其實,很早以前醫學上就已經確定「注意力缺失症(ADD)」的原因主要是在大腦,症狀則是受神經生物因素影響。在第一章裡,您可以了解到更多有關形成「注意力缺失症(ADD)」的真正原因,以及其他五花八門的症狀。
  另外,我們還會介紹相當多的治療方法,這些方法可以減輕「注意力缺失症(ADD)」兒童及其家庭生活的困擾。還有,本篇第五章裡的「檢查表」,將能幫助您建立孩子個人的「注意力缺失症(ADD)」檔案。

1 什麼叫做「注意力缺失症(ADD)」?

  愛因斯坦、邱吉爾、愛迪生和莫札特,這些名人有什麼共同之處嗎?他們都特別與眾不同──幼童時期令人頭痛不已。如果他們活在現代,那麼,醫生可能也會診斷他們患有「注意力缺失症(ADD)」。但在他們那個時代,醫學界還不認識這種疾病,他們只被當作難以應付的小孩──日後卻成為不凡的人。
  現在「注意力缺失症(ADD)」已經是眾所皆知的名詞了。甚至連名人琥碧歌珀、達斯汀霍夫曼及比爾蓋茲也曾表明患有「注意力缺失症(ADD)」。如此看來,「注意力缺失症(ADD)」在西方社會已成為一種「流行病」,就像是反映我們這個「過動」、忙碌、步調迅速的時代的一面鏡子。在德國的幼稚園及學校裡,「注意力缺失症(ADD)」也在這幾年如傳染病般地擴散開來。專家估計有:3%∼6%的兒童及16歲以下的青少年,大約50萬人可能患有此病,(譯注:根據報導,台灣目前有30萬兒童患有此症。)而男孩又為女孩的3倍。在學校裡,每個班級中,至少有兩個這樣的「問題兒童」。

BOX: 概念解說
注意力缺失症:英文為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簡稱ADD。這個由世界衛生組織(WHO)訂定的概念是目前國際間所承認的學名。
注意力缺失過動症:英文為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簡稱ADHD。關於「注意力缺失症」的概念,英、美在經過更多的討論與研究後,做了些修正。如果一個孩子同時有注意力、衝動及活動量過大等三大行為特徵廣泛性存在,才稱為「注意力缺失過動症」。這個概念主要是在美國及其他英語系國家使用。


「注意力缺失症(ADD)」是「兒童疾病」?還是長期持續的狀況?
  「注意力缺失症(ADD)」沒有這麼容易「痊癒」。今天的專家認為,「注意力缺失症(ADD)」就像高血壓或糖尿病一樣,是一種「慢性疾病」。其中只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在青春期時,過動的症狀會消失,但他們還是必須與其他的問題繼續相處下去。他們能多成功地應付剩下的其他問題,大部分要視他們是否及時並密集地受到幫助而定。研究指出,對於患有「注意力缺失症(ADD)」的青少年,如果沒有給予足夠的治療,可能導致他們產生攻擊性的行為、濫用藥物、具暴力傾向和缺乏自信。當然,也有許多年輕人及成年人戰勝了「注意力缺失症(ADD)」,他們因為擁有這些特殊的特質及能力,如豐沛的精力與創造力,使他們的職業生涯更為成功。

「注意力缺失症(ADD)」的類型:暴力分子、討人厭和愛做夢
  根據兒童主要的行為活動,專家分類出三種不同的「注意力缺失症(ADD)」類型。我們以比較具體的方式,將這三種類型分別稱為:
1. 暴力分子型:過動、注意力不集中、衝動。
2. 討人厭型:大部分過動且衝動,但是較少有注意力不集中的症狀。
3. 愛做夢型:大部分注意力不集中,但是較少或甚至沒有過動的症狀,也不衝動。
  不管是哪一種類型,「注意力缺失症(ADD)」兒童大多有一個共通點──難以應付。
◎總是很吵、很野蠻,從早到晚都精力充沛。
◎總是坐立不安、來來回回地動,喧鬧、奔跑、蹦蹦跳跳,一刻不得閒。他們的不安定,常常讓周遭氣氛也跟著緊張起來。
◎常常從一個活動馬上轉換至另一個,每件事都起了頭,卻從來一件也沒完成過。他們就是沒辦法專心,不管是牆上的蒼蠅或遠方街道上的聲音,都一樣容易令他們分心。或者才下一秒鐘他們就忘了剛才要做的事是什麼。
◎頭腦總是不得閒、總有新的想法出現。
◎嘴巴總是無法閉起來、喋喋不休的,他們不停地問問題,並吵著要知道那些非常深奧的問題的答案。

令人頭痛也讓人喜愛
  「注意力缺失症(ADD)」兒童的反應是衝動、自發、不受控制的。他們常不加思索就隨便亂衝,事前沒有考慮便行動,如閃電般迅速。難怪有很多事都無法成功,總是無法如願。因為疏忽所犯下的錯誤、倉促的決定、受傷,甚至是意外的發生,這些都是「注意力缺失症(ADD)」兒童經常發生的事──但大多絕對是可以避免的。
  自我控制當然也不是「注意力缺失症(ADD)」兒童擅長的事:他們常常未經允許便在課堂上吼叫、打斷別人的談話、讓媽媽不能好好講電話、用餐時一定會搞破壞。他們想要所有的東西,而且是馬上就要;他們不做任何考慮,而且是隨時隨地都有新花樣。要是事情的進行不如他們所願,就會立刻發火。遇到挫折,不但無法處理,還很容易被激怒,甚至常常具有攻擊性。
  不過,除了那些令人費心、頭痛的事情外,「注意力缺失症(ADD)」孩子還是有讓人喜愛的一面和特質。許多「注意力缺失症(ADD)」兒童都是絕對精力充沛、外放的,對所有的事物也都很感興趣,既好奇又有求知慾,具有真正的研究家特質。此外,他們大部分都特別有創造力和想像力,很少記仇,並具有強烈的正義感──這些都是迷人、獨特的人格特質。

並不是所有患有「注意力缺失症(ADD)」的孩子都是一樣的
  世界上沒有一個小孩是相同的,因此每個「注意力缺失症(ADD)」兒童的症狀也不會是完全一樣的。在三種「注意力缺失症(ADD)」類型中,「暴力分子型」的問題最明顯,不只具有「注意力缺失症(ADD)」的三個主要症狀──特別過動、衝動、注意力不集中,大部分也伴隨著許多其他症狀。

BOX: 「注意力缺失症(ADD)」重要的症狀
  專家把「注意力缺失症(ADD)」視為症候群,也就是好幾種不同的症狀集合一起。主要有以下三個症狀:
◎注意力不集中,無法專心。
◎不能控制衝動。
◎無法安靜且過動。

  患有「注意力缺失症(ADD)」的孩子往往也會出現其他症狀,像是:
感官對於外在刺激的觀察和領悟力會受到干擾。
對於活動的協調及組織方面有問題。
細微的運動機能有障礙。
有學習障礙,部分成績不佳,例如讀、寫或計算能力較差。
健忘。
突然或常常有極大的心情起伏。
社會行為有障礙。
有攻擊性行為及暴力行為。
缺乏自我價值感和自信。


  「討人厭型」雖然總是坐不住,無法安靜也不受控制,但是能夠集中注意力、專心。
  而「愛做夢型」的兒童,則是極為沉默、衿持、安靜且被動。他不常動,可以很快地跟外界隔絕,只是靜靜地坐在一旁做自己的夢。這種「注意力缺失症(ADD)」類型的小孩,在注意力和專注力上其實都有極大的問題,但相對於坐立不安及「討人厭型」的孩童,他們比較聽話、較容易照料,也比較不引人注目,所以從來都不會有人把「愛做夢型」的人跟「注意力缺失症(ADD)」聯想在一起,也因而往往延誤醫治,造成遺憾。
  實際上,我們常常很難弄清楚一個小孩是否真的患有「注意力缺失症(ADD)」,還是他這些難以應付的行為是因為其他的原因。因為這三個主要症狀通常還會伴隨著其他的症狀,而這些症狀往往是相互影響的(見前面BOX:「注意力缺失症(ADD)」重要的症狀 )。
  為了保險起見,身為父母的您如果對自己孩子的狀況有絲毫的懷疑,應該尋求專家的建議及幫助,這樣您的孩子才不會被「歸類錯誤」。只有真正懂「注意力缺失症(ADD)」的專家才能做正確的診斷,並給予您正確的治療建議──而且是個別針對您的孩子。

2 您的孩子讓人頭痛不已嗎?

  這樣的小孩真是讓我抓狂!身為父母的您時常有這樣的想法吧。
  怎麼樣的孩子才算是真的患有「注意力缺失症(ADD)」呢?這會不會只是他單純的任性和活潑呢?或者只需要給他一條清楚的管教界線就好了?還是目前家裡因為某種原因發生了許多不平靜的事,因而導致孩子變得坐立不安和不專心呢?

第一步:從檢視日常生活開始
  並不是所有的小野人和所有愛神遊、愛做夢的小孩都患有「注意力缺失症(ADD)」。有時只是因為這些孩子的行為不符合大人們的期望而已。有不少孩子平日就被過分地要求。當您察覺到孩子有些不對勁時,請盡可能以積極的態度來看待。在您帶孩子去看「注意力缺失症(ADD)」門診前,第一步能做的就是心平氣和、嚴肅認真地檢視自身的日常生活,也許經由這樣的自我檢視,就能找到方法幫助孩子。
  下面有一份檢查表,請花一點時間,誠實地以自我批評的態度來回答。請跟另一半或是較親近的親戚朋友們共同討論。如果答案中「是」占多數,那麼,您的家庭環境可能缺乏孩子必要的安靜和穩定性,也缺乏休息及規律性。他的行為可能是在對您發出求救信號。也許只要家裡的日常生活不這麼緊張、忙碌,只要您重視孩子對遊戲、活動和想像力的基本需求,只要您本著這種精神改變生活,問題也許就能解決,而您和整個家庭的問題自然也就解決了。試試看吧!

BOX:檢查表 / 說出真心話
□是 □否  家中常常是鬧哄哄的?
□是 □否  家裡的氣氛常是吵雜不安多於平靜、安寧?
□是 □否  您過的生活是隨心所欲多過於有條不紊?
□是 □否  您的一天或一週的生活大部分都沒有固定的規律?
□是 □否  您不願意過著固定的生活及重複的作息?
□是 □否  家中沒有規範可以安排您每天、每週或是每年的生活?
□是 □否  孩子剛剛多了一個妹妹或弟弟嗎?
□是 □否  家裡有失業、生病、死亡、分離或離婚等問題的困擾?
□是 □否  在孩子的生活中,他剛好要面對較大的變化,例如搬家、要上幼稚園或小學、一個□是 □否  新朋友,或一個新保母?
□是 □否  孩子在玩遊戲或做美勞時,常常容易被干擾?
□是 □否  孩子沒有屬於個人可以躲起來的空間?
□是 □否  孩子容易生病、過敏及感到害怕?
□是 □否  您常常忽視了教養問題?
□是 □否  您沒有注意到要遵守固定的教養原則及界線?
□是 □否  您和另一半在教養問題上常常意見不一致?
□是 □否  家中是否常常或總是開著電視、廣播、音響、電腦或遊戲機?


第二步:找專業醫生
  如果您努力過後,問題還是沒有改善,那麼,您應該先與小兒科醫生聯絡。他可以幫您轉診給這方面的專家或是特別的機構,如社會兒科、幼兒精神病科中心或醫院。還有,一些地方性的自助團體,或是您就近的教養諮詢中心和早期協助中心,也可以告訴您一些相關機構的通訊地址。
  千萬不要馬上拒絕這些幫助!您比任何人都了解您的孩子,當您懷疑有什麼不對勁時,一定要請專業醫生做詳細的解說,才能確保您沒有遺漏掉任何重要的訊息。

關鍵所在:深入的診斷
  診斷「注意力缺失症(ADD)」不是短短幾分鐘就能完成的事。醫生將會做很深入的詳談,問很多問題,並仔細觀察、檢查孩子。目前我們還無法透過任何血液檢查或照X光來證實一個孩子是否患有「注意力缺失症(ADD)」。就連測量和記錄腦波的腦電波圖(Electroencephalogram,簡稱EEG),最多也只能排除其他也有類似症狀的疾病(例如癲癇)。一位醫生要仔細診斷一個孩子是否患有「注意力缺失症(ADD)」,需要的不是高科技的儀器,而是更多的經驗、耐心及敏感度──當然還有父母的協助。因為就算他願意花時間在您孩子的身上,他還是非常需要您所提供的資訊。所以當您帶孩子去看診時,要做好萬全的準備──本篇第五章的檢查表能夠幫助您。如此一來,醫生便能更快對孩子和您的家庭有所了解。

注意!
  看診時,請盡可能把孩子的老師所給予的一些評語也帶去,這對醫生來說,是很重要的線索,可以幫助他了解孩子在家以外的行為,並做出正確的診斷。

醫師做出正確診斷的基準是什麼?
  醫學家和心理學家通常使用兩種診斷基準來協助做診斷:「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簡稱DSM-IV-R,由美國精神醫學會所制訂的診斷基礎),以及「國際疾病分類第十次修訂文本」(ICD-10)。這兩種診斷基準中都列有「注意力缺失症(ADD)」的症狀。此外,兒童還要接受心理測試,這個測驗可以反映他的發展狀況。
  根據這兩種診斷準則及測試,醫生將能夠更清楚確定孩子在哪些方面有明顯障礙,這些障礙是不是都是典型的「注意力缺失症(ADD)」兒童才會發生的。而這樣的診斷只有經驗豐富的醫生才能診斷無誤,所以您必須堅持讓有能力的醫生來做徹底的檢查。這麼做您就是幫了孩子大忙了,因為診斷錯誤可能造成悲劇,讓一個可能只是社會行為有障礙的孩子被倉促地貼上「注意力缺失症(ADD)標籤」,或者他是屬於「注意力缺失症(ADD)」中的「愛做夢型」,卻沒有被發現。

BOX: 診斷規則
  如果孩子有以下情形,那麼,他極有可能患有「注意力缺失症(ADD)」:
您在觀察時,發現孩子有「注意力缺失症(ADD)」的症狀超過六個月。
●孩子在6歲前就有這些障礙產生。
●孩
子在不只一個場所中(家中、幼稚園、學校、保母家)有這些問題。
  如果孩子有上述情形發生,一定要儘快尋求專家的協助。

3 為什麼孩子會患「注意力缺失症(ADD)」?

  「您的孩子患有『注意力缺失症(ADD)』。」這個消息對父母來說有如當頭棒喝,即使他們早已懷疑許久。有些父母可能會鬆了一口氣,終於為孩子的問題找到了答案,但是也有人不解:為什麼偏偏是我們的孩子?我們做錯了什麼嗎?

不全都是教養的問題!
  診斷確定後,請身為父母的您千萬不要自責。孩子患有「注意力缺失症(ADD)」並不是父母的錯。如果您長久以來一直聽到孩子的奶奶或叔叔責怪您沒有把孩子教好,現在就把這句話忘了吧!父母對孩子的教養與行為絕對與「注意力缺失症(ADD)」的形成無關。父母可能會影響或加重這個本來就存在孩子身上的問題,但所有的父母應該都是不自覺的,而且也沒有任何父母是有意要這樣做的!
  先不管責任歸屬的問題,我們可以先想想看遺傳問題:您自己或另一半以前也是一個野蠻、糟糕,或者是完全沉溺在白日夢中的小孩嗎?如果是的話,孩子會跟您有類似的情形出現就不足為奇了。根據科學家所做的血緣檢測結果發現,父母一方曾得過「注意力缺失症(ADD)」的兒童,患病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50%。「注意力缺失症(ADD)」是因為基因突變所造成的嗎?基因研究終有一天一定能給我們答案的。

大腦「短路」
  目前專家們認為,「注意力缺失症(ADD)」與患者的中央神經系統中,腦內激素的代謝失調有關。這些腦內激素例如多巴胺及正腎上腺素,是「腦內神經信息傳遞者」,大腦需要這些物質將一個神經細胞的信息傳遞至下一個神經細胞,同時也需要這些物質幫忙過濾、分類大量湧入的刺激信息。要是缺少了這些化學傳遞物質,那麼,灰色細胞便無法分辨什麼是重要與不重要的信息。刺激信息在沒有過濾的情況下仍繼續傳遞,但腦部卻已沒辦法做出正確的處理、對未過濾的訊息產生適當的反應。所以一個孩子雖然在課堂上聽著老師的解說,但是學校停車場的汽車喇叭聲、隔壁桌沙沙作響的鉛筆聲,以及同學的噴嚏聲,也都同時會傳進他的耳朵及腦中。難怪他會不知道老師的問題的答案是什麼。

過多的刺激在腦中
  腦袋裡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大腦沒辦法將所有不同的雜音做分類,不能將老師的聲音視為重要的「緊急事件」,把其他的聲音歸類成不重要的信息。所以大腦必須費力地處理不斷湧入、過多又沒有過濾過的刺激,因此需要大量的葡萄糖來做為燃料。這麼一來便會造成有些腦部的區域,例如前腦,得到比較少的「燃料」。結果是:代謝不良,供血不足,效率也普普通通。研究人員測量發現,「注意力缺失症(ADD)」患者的前腦得到的葡萄糖量少了12%。這塊腦部區域正好是負責計畫及操縱我們的行為、控制我們的衝動,同時也掌管工作記憶和注意力,而這正是「注意力缺失症(ADD)」兒童所缺少的。總是有這麼多的刺激──加上他們的坐立不安及過動──使他們無法促進體內產生激素,讓腦部受到更好的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