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享網 > 書系介紹 > 生活學習系列 > 肥皂到哪裡去了⋯⋯(分享,是失去還是得到?)【已絕版】
肥皂到哪裡去了⋯⋯(分享,是失去還是得到?)【已絕版】
からすの せっけん
作者:村山桂子(むらやま けいこ)
繪者:山脇百合子(やまわき ゆりこ)
譯者:林家羽
叢書系列:大穎專區生活學習系列
書籍編號:LE117
ISBN:978-986-6407-98-7
40頁 / 精裝 / 26.5 cm × 19.6 cm
出版日期:2012 年 08 月 09 日
定價:290元 / 優惠價:261
適讀年齡:學齡前∼低年級

從得到、分享到失去,可以是很開心的事嗎?



  一個關於和朋友們分享東西,最後東西卻不見了,但是大家都很開心的故事。
 

  烏鴉從森林外頭撿回一塊白白、圓圓,還會發出香味的東西。牠想這東西一定很好吃。嚐了一口,烏鴉不禁皺起眉頭,覺得味道真是怪極了。見多識廣的貓頭鷹看到了,告訴烏鴉,那個東西不是食物,是人類使用的東西,叫做肥皂,可以把身體洗得乾乾淨淨。烏鴉聽了,覺得肥皂這東西真是太棒了,迫不及待的到池子邊,馬上用肥皂在身上塗抹一番。洗完後,烏鴉覺得自己變得好乾淨,全身舒暢得不得了。於是牠決定也把肥皂借給森林裡的動物們用用看。
 

  烏鴉在樹上掛起一張公告:肥皂出借。用肥皂洗臉和身體,會變得很乾淨、很清爽。
 

  第一個來借肥皂的是老鼠。用肥皂清洗一番的老鼠,變得好乾淨,也覺得好舒服啊!接著,松鼠、兔子、猴子、熊、大象也都來跟烏鴉借肥皂。
 

  最後,當大象開開心心的要離開時,烏鴉著急的問大象:「大象,肥皂呢?」
 

  「啊?已經沒有了呀!」
 

  「大象,不要開這種玩笑啦!趕快把我的肥皂還給我。」烏鴉急得都快哭出來了。
 

  大家都用到了肥皂,怎麼借給大象,就不見了呢?
 

  這時貓頭鷹又說話了:「烏鴉,肥皂本來就會越用越小,最後完全不見的呀!」
 

  烏鴉這時才知道是怎麼回事,有點難過。原來,分享,也會失去。
 

  但是烏鴉很快的又展開笑容,因為牠覺得其他動物們也跟他一樣都用了肥皂這樣好東西,把自己洗得乾乾淨淨,還散發出香味,大家都很開心,所以肥皂用完了一點關係也沒有。原來,分享,可以讓自己也讓別人得到快樂。
 

  想想,分享,是失去還是得到呢?

 

 

原文書名:からすの せっけん

原出版語言:日文

 

 

【關於作者】
村山桂子(むらやま けいこ)


1930年生於靜岡縣,現居東京。文化學院畢業後,修習了御茶水女子大學幼稚園教員培養課程,並在幼稚園任職至1965年。1955年獲得第二屆全國兒童文化教育研究大會童話大賽入選獎。作品有《太郎出門去》(たろうのおでかけ)、《太郎要搬家》(たろうのひっこし)、《小豬進行曲》(こぶたのまーち)、《生日禮物》(おたんじょうびのおくりもの)、《森林裡的醫生》(もりのおいしゃさん)等。(以上中文書名皆為譯者暫譯)


【關於繪者】
山脇百合子(やまわき ゆりこ)


1941年生於東京。畢業於上智大學外語學部法語系。大學在學時,曾參與童話集《不不幼稚園》(いやいやえん,已有中文版)的插畫,此作品為與親姐姐、日本兒童文學作家中川李枝子的第一部創作,之後與姐姐共同創作的「古利和古拉」(ぐりとぐら)系列更是名列日本百萬暢銷排行榜,其中以《古利和古拉的聖誕節客人》(ぐりとぐらのおきゃくさま)在1967年獲得厚生大臣獎。插畫作品為數較多,同時也出版自己的創作故事,如《裕子的早餐》(ゆうこのあさごはん)、《裕子的高麗菜帽子》(ゆうこのキャベツぼうし)等。(以上中文書名皆為譯者暫譯)


【關於譯者】
林家羽


日本北海道大學碩士。現任職於日商,業餘從事中日翻譯及口譯。於大穎文化出版的譯作有《棉被山洞大冒險》、《動物們的冬眠旅館》、《老鼠牙醫也有蛀牙》與《媽媽變成鱷魚了》等等。

分享,是失去還是得到?
奧林文化 & 大穎文化 總編輯 / 謝淑美 Carol


  暑假,蝴蝶到公司打工,她看到我們正在處理一批要捐給偏鄉地區孩子的圖書,數量不少,少說也有幾百本。


  蝴蝶問我:「媽媽,妳要捐那麼多書呀?那麼多書可以賣很多錢呢!這樣妳損失可大了呢!」


  我笑笑,回她:「還好。」


  蝴蝶有些擔憂的又問我:「媽媽,妳為什麼一定要捐那麼多書呢?少一點不可以嗎?」


  我說:「沒有人規定我要捐多少,也沒有人要我非捐不可,是我自己願意的。」我補上一句,「妳在擔心什麼呢?」


  蝴蝶人小鬼大的說:「我怕妳把書捐光光了,我們損失太多,自己就沒錢囉!」


  「那麼,都不捐囉?反正其他小朋友又不是我的孩子,我何必管他們有沒有錢買書看呀?」我故意逗她。


  蝴蝶急急澄清。「我不是說都不捐,是要妳捐少一點啦!有一些留著以後再慢慢捐嘛!」


  「以後是什麼時候呢?」蝴蝶似乎也答不上來。


  「蝴蝶,我如果把這些書拿去賣錢,賺了錢,我會很開心;我如果把這些書送給那些家裡買不起書的孩子,讓那些孩子有書可以讀,我也會很開心。但是,只是賺錢,只有我一個人高興,我把書捐出去,會有很多很多小朋友因為有書看而高興。我雖然沒有賺到錢,我只要想著有那麼多孩子因為我出版的書可能改變他對生活、對未來的想法,也因為這些書,可能讓他們對這個世界多了一些希望和夢想,我的開心就不是用錢可以算得出來的了。」


  蝴蝶才八歲。對於我的答覆,似懂非懂。


  孩子對於快樂的體認,大多是以「擁有」來界定──我擁有很多玩具,所以我很快樂。如果大人要我把玩具給別人,失去了玩具,我肯定不快樂。這是人的天性,無所謂對錯,但這完全利己的性格卻不利於整個社會或自我的發展。於是,透過教育、透過成長,我們期望孩子學會分享,做出超越天性限制的利他行為。


  只要看看我們周遭,還是有不少大人仍以擁有來界定快樂──我有錢、有名車豪宅,所以我很快樂。如果我沒有了這些,肯定不快樂。我們便不難理解要引導孩子體會「分享也是一種快樂」是件多麼艱鉅的任務哪!


  不論自己是否懂得分享,幾乎所有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懂得分享。孩子手上若是有兩項玩具,必定喝令「分一個!」孩子若是面露難色,不肯分,有些急躁的父母立時變臉,少不了數落孩子一頓,什麼自私啦、不乖啦之類的負面的字眼全用上了。脾氣好一點的父母,慣常用的招數則是──「分一個給他!我等一下再買一個給你!」


  責罵是威嚇,早早承諾再買一個是利誘。孩子當下或許屈服,做出「給予」的動作,內心感受如何?真能懂得分享的意義?卻未必。


  分享,表面看來可能是失去,內心卻是得到,得到的是豐盈的喜樂。這麼抽象的情感要能真真實實的體驗,需要歲月伴隨著許許多多生活事件的累積,不是一朝一夕可成的。我一直認為最有效的分享教育是父母的身教。關於情感的教育,家庭永遠是孩子最初也是最好的學習場域。父母願意隨時為孩子示範分享是得多於失,與孩子討論分享之後的諸多內在情緒變化,從起初的難以割捨、為難掙扎,到下定決心給予後所經歷的失落不捨,最終竟然因為他人的得到而感到喜悅、自己內心也因而飽滿快樂。孩子一再一再的在生活中藉由各式事件重複這樣的分享的喜樂,自然願意相信原來失去某些有形的物質也可以得到快樂,快樂的來源也不僅僅是擁有很多而已。


  以有趣的繪本和幼齡的孩子討論分享的意義,對孩子來說,自然是件最愉快的學習經驗了。


  我們公司新近出版的《肥皂到哪裡去了⋯⋯》便是最佳的分享繪本。偶然撿到肥皂的烏鴉,弄清楚了肥皂的潔身效果,也親身經歷過肥皂的美好之後,立刻毫不藏私的張貼公告,願意跟森林裡的其他動物們分享這好東西。於是,老鼠、松鼠和兔子、猴子都來借了肥皂去洗澡。最後,身軀龐大的大象洗完之後,肥皂竟然不見了!


  這個故事的趣味點在於聽故事的孩子是清楚肥皂愈洗會變愈小、最後會完全不見的這特性。孩子們會被烏鴉起初不懂肥皂為何不見的傻氣逗笑,這笑裡也有疼惜,畢竟烏鴉是那麼大方的和大家分享呀!


  等到烏鴉搞懂了肥皂本來就註定會不見的特性後,他所表現出來的大器與度量,一定也會深深獲得孩子的激賞。原來,分享就是這麼回事哪!既是失去也是得到;既失落也美好。真正明白了這道理,做起來好像也不是那麼難了。


  有一天,烏鴉到森林外頭遊玩。
  牠撿到一樣東西,帶回森林。
  這個東西白白、圓圓的,聞起來很香。
  「一定很好吃。」烏鴉想。



  烏鴉把東西放在樹幹上面,
  嚐了一口──一點也不好吃。
  「味道好奇怪!」烏鴉皺起眉頭大聲說。



  這時,樹上的貓頭鷹說話了。
  「烏鴉,那個東西不是食物。它叫做肥皂。」
  「肥皂?」



  「對!是人類使用的東西。
  如果我們用它來清洗羽毛和身體,全身會變得乾淨又清爽。」
  「哇!肥皂是很棒的東西!」

  烏鴉對肥皂非常好奇,馬上啣起肥皂、飛往森林廣場上的池子。
  到了池邊,烏鴉把肥皂抹在身上。
  啪答啪答。刷刷刷。甩一甩。
  啪答啪答。刷刷刷。甩一甩。
  烏鴉變乾淨了。
  「哇,身體變得好乾淨,真舒服!」
  洗完澡、全身舒暢的烏鴉,決定也把肥皂借給森林裡的動物們用用看。



  於是,烏鴉在樹枝上掛了一個公告。

  肥皂出借。
  用肥皂洗臉和身體,
  會變得很乾淨、
  很清爽。
            烏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