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愈來愈小,全世界的人都來與你競爭。
現在的孩子長大後所面臨的壓力和競爭只會有增無減。
現在有的能力,不一定適合未來。
兩位德國教育專家與德國最具影響力的未來趨勢學家一起告訴你—
8個孩子未來一定要有的關鍵能力,以及如何為孩子儲備這些能力的方法。
是所有希望孩子擁有美好未來的父母一定要有的一本教養書!
這本書最特別的地方是除了由教育專家執筆之外,更邀請德國最知名的未來趨勢專家馬提亞斯.霍爾克斯來撰寫第一章,是集教育與未來學知識而成的一本書,內容不僅紮實,所提供的觀點更是具有未來性、客觀、而且有用,絕對是值得關心孩子未來發展的父母不可錯過的參考書。
作者指出,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中,職場競爭愈來愈激烈、生存條件愈來愈高,連大人都感到害怕、甚至不知所措;當然,身為父母的你也必定會擔憂地想:我的孩子長大後,該如何生活呢?我應該教給孩子什麼,才能為孩子準備足夠的競爭力?
針對一般父母們都有的疑問,作者即清楚指出,數學、英文、歷史、地理、電腦⋯⋯樣樣都很棒,都還不足以讓孩子在明日世界中生存。孩子不只需要有良好的學校教育,他還需要具備—
* 堅強的人格;
* 一套可以適應未來的人生觀;
* 8項關鍵能力:包含應變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媒體使用能力、創造力、團隊合作能力、衝突處理能力、組織能力、抗壓性。
這些孩子應該具備的未來能力,本書都一一提供你方法,相信一定能讓你充滿信心、陪伴孩子面對未來世界!孩子的美好未來,就掌握在每一位爸爸媽媽的手中!
原文書名:Was Kinder für die Zukunft brauchen
原出版語言:德文
前言:為孩子準備未來的競爭力
您是否想過,等我們的孩子長大後,他們該如何生活呢?我們又應該為孩子在這段未知的冒險旅程中準備些什麼,才能讓他們得到幸福、成功,感到滿足呢?
身為父母的您一定曾經問過自己這些問題吧。只是,對於這個問題,沒有人可以給您一個正確的答案。但是,我們唯一能夠確定的一件事是──我們的孩子需要一些基礎,如:良好的教育、具有競爭優勢、自信,以及具有前瞻性的生活價值觀,還有一些能為他們自己打開一扇門的關鍵能力。
這些能力指的又是什麼呢?我們將在這本書中告訴您,並讓您知道該如何幫助您的孩子增進這些能力。
預祝您成功,並從閱讀過程中得到許多樂趣!
莫妮卡.莫菲-維特(Monika Murphy-Witt)
佩特拉.史坦默-布蘭特(Petra Stamer-Brandt)
前言:為孩子準備未來的競爭力
第1章 孩子的未來是什麼樣子?
未來,是什麼?
讓孩子可以相信這個世界
新的知識逐漸揭開世界的祕密
面對未來,我們的孩子更需要自主學習及自信
面對未來,我們的孩子更需要自我認知能力
面對未來,我們的孩子更需要合群與公平
面對未來,我們的孩子需要具備媒體使用能力
面對未來,我們的孩子更需要幽默感
面對未來,我們的孩子更需要重視身體
第2章 未來的基石:孩子面對明天所需要的法寶
預測未來:只有不確定性是確定的
孩子未來的基石1:教育
有用的知識取決於可用時效的長短
活到老學到老
孩子未來的基石2:堅強的人格
自信地展現自己的優點
盡其所能貫徹己見
面對失敗必須具備對抗能力
超前的思考力和行動力是未來很重要的能力
樂觀:對世界採取信任的態度
橫向思考:透視事物與事物之間的關聯性
冒險患難的精神:勇於縱身未知
責任感:負起對自己和對別人的責任
互助與包容:為了共同的美好未來
謙和
第3章 未來優勢:面對未來的8個關鍵能力
掌握未來的機會,只有依靠「軟性技能」
適應未來,「軟性技能」是不可缺少的條件
應變能力:不停地動
溝通協調能力:相互理解
媒體使用能力:安全地通過資訊叢林
團隊合作能力:人多好辦事
衝突處理能力:吵架
衝突也是需要學習的
組織能力:周詳的計畫,一切都在掌握中
抗壓性:保持鎮定
第4章 這樣的孩子就能適應未來
父母給孩子的未來培訓:以協助代替驚慌
堅強的人格:這樣的孩子就能在生活中頂天立地
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和堅強的人格
培訓建議
為未來做準備的遊戲
應變能力:多點新意
培訓建議
為未來做準備的遊戲
溝通協調能力:交談是金
培訓建議
為未來做準備的遊戲
媒體使用能力:學著關機
看電視──以適度為原則
看電視的規則
電腦和網路
培訓建議
為未來做準備的遊戲
創造力:無拘無束、充分發展無限的想像力
培訓建議
為未來做準備的遊戲
團隊合作精神:同心協力樂趣多
培訓建議
為未來做準備的遊戲
衝突處理能力:學習公平地爭執
培訓建議
為未來做準備的遊戲
組織能力:訂定目標
培訓建議
為未來做準備的遊戲
抗壓性:放輕鬆,找到平衡點
培訓建議
為未來做準備的遊戲
「未來有許多名字。
對弱者來說,它是遙不可及的。
對膽小的人來說,它是未知的。
對勇敢的人來說,未來就是機會。」
雨果(Victor Hugo) / 法國詩人
第1章 孩子的未來是什麼樣子?
和孩子談話,有時候可能會讓人覺得談話內容很幼稚,可是卻也常常讓人開懷大笑,當然,出現很有哲學意味對話的機會也不少……就以未來學家兼趨勢專家的馬提亞斯.霍爾克斯來說,他和孩子之間的相處也是這個樣子。
上面所提到的情形,有一部分您將可以在下文中陸續讀到。除此之外,馬提亞斯.霍爾克斯將以身為父親及未來趨勢專家的身分告訴您,孩子應該具備那些特質才是最重要的,而這些特質正是可以讓我們的孩子在明日世界中站得更穩、建立幸福生活的基石。
未來,是什麼?
文 / 馬提亞斯.霍爾克斯(Matthias Horx)
/ 未來學家&趨勢專家
「爸爸,未來是可以研究的嗎?」
「可以。我們家就是靠這個吃飯的。爸爸就是在做這個,靠它賺錢的。」
10歲的兒子想了一會兒……又問:「如果你能研究未來,那你就可以告訴我星期一數學考試的答案囉?」
這下換我得好好想想了……然後,我回答:「不行。因為答案早就出來了,就放在學校的一個櫃子裡。再說,這跟未來一點關係都沒有,更何況數學老師並不只是想知道你寫出來的結果,他也想知道你是怎麼得出這個答案的……」
「那我可以等到半夜時偷偷跑進學校裡,把答案拿出來。」滿懷希望的兒子說,還一邊天真地挖著他滿是雀斑的鼻子。
「你是可以這麼做啦。」我說,「可是我已經預知你會被抓到,然後被關進監牢裡。不過,我也可以告訴你,如果你這個週末再好好練習演算一次,你一定會考得很好,而且還會有一份小小的獎勵。」
聽到我這麼說,兒子的腦袋裡有幾百萬個神經元已經在重新組織,準備聯結成一個新的行為模式。這個過程,就是我們所說的「學習」。我知道我無法完全左右這個學習過程,雖然只能有一點點影響,但是畢竟聊勝於無。
「那……」他說,「有什麼獎勵?」
「一個有金色彩帶的勇氣獎章、去一次麥當勞……還有你的未來。」
「喔。」他說,「就這樣喔?」
父母該為孩子的將來準備些什麼,並不是今天才有的問題。從古至今,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得到最好的,而且期望他們能過得比自己好。可是,為什麼這個願望現在卻變得這麼難以實現呢?我整理出三個原因:
◎教養孩子變得就像保證30天成功減肥的良方一樣,一切看起來好像都很有希望,但是父母們卻也都沒把握能把孩子教好。
◎今日多元化的社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影響,也造成父母與時代之間極大的競賽。面對孩子的朋友圈、各種傳播媒體、電腦、流行時尚及名牌,做父母的最後似乎就只剩下「服務孩子」這項功能而已。
◎漸漸提高的生活水準,使上一代的父母相信──他們的孩子將來一定能夠過得比自己好。但這樣的想法在今日卻慢慢改變了。現在,我們已經可以預知,我們的孩子即將在一個生活文化層次迥然不同的世界裡成長,不論是在職業、知識、成就、學習、人口年齡分布、婚姻或家庭型態等各方面。
讓孩子可以相信這個世界
這是一個大時代的交替。從工業時代到知識經濟時代,人類社會歷經巨大的轉變!我們的社會無法抗拒地不斷匯入這道歷史湍流中,直向一個新型態的未來前進。
我們都來自某一段傳承的文化。在這樣的文化中,我們透過傳統、階級、各種不同跑道、相互依賴以及保安系統來相互聯結,同時也彼此相互約束。但是,現在的我們,特別是我們的孩子,正走向一個更具風險性、更獨立自主且多樣化的世界,而這個世界裡的生存遊戲規則很明顯地要複雜得多了。
在這個新世界中,我們遇到了一個更大的問題是──面對這個巨大的轉變,連我們大人自己都感到害怕,甚至不知所措。但是,「一個膽怯的人絕不會是一個好的顧問。」為了讓我們的孩子能「適合未來」,我們自己必須先解讀未來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子;同時,我們也必須重新審視那些我們一直不曾懷疑的事實;必要時還要立即做修正。
未來,真的很可怕嗎?
幾個月前,有一天,我家老大從學校放學回來,他把書包往角落一丟,說:「這個世界就要完全毀滅了,爸爸!不會存在太久了。」他把學校的課本拿給我看,裡面有很多圖片:枯樹、飽受飢荒的孩子、爆炸的原子彈、加薩走廊的坦克車,這些圖片拼貼在一起,構成一個完全沒有關聯性的畫面。這是某個學生利用課外活動時間完成的一份報告,旁邊還有幾個大大、小孩子用手寫的句子:人類正在摧毀自然人類相互剝削愈來愈多的自然土地被破壞我深深吸了一口氣。所有的警鈴正對著我這個身為未來趨勢的研究者與孩子的父親大作。我知道,我的兒子正是個染上「歇斯底里未來恐懼症」的患者。
「歇斯底里未來恐懼症」是一種綜合歇斯底里、罪惡感以及過度浪漫、崇尚自然保育所形成的反應,您不只可以從這種人的身上嗅到一絲絲反資本主義的味道,還可以感受到他們對人類文化根本上是抱持一種悲觀保守的態度(認為「人類沒有理性行為能力」)。基本上從這樣的角度來看事情,是看不到什麼正面意義的,當然就更不用提什麼未來了。因為你會不自覺地認定所有的東西都很陰暗、都有威脅性,「不知道為什麼」以前就是比較好。
實際上,對於這種症狀,我們很難用理性的方式來治療。例如:今天的河川其實比60年前的清澈多了;歐洲的森林在這幾十年來有相當程度的成長……但是有那一家報紙會報導這些正面的改變呢?
又比如:因為戰爭死亡的人數比起好幾十年前,不但沒有增加反而減少了;世界上的飢荒正穩定地減少中,雖然減緩的速度很緩慢……像這樣的事情,有誰敢公開報導,讓自己背上「淡化事情嚴重性」的罪名呢?
在一場以「未來」為主題的全國性兒童繪畫比賽中,我因為擔任評審,所以有機會就近觀察到這個現象。參加比賽的小朋友有一半以上是來自弗倫斯堡(Flensburg)到加米須(Garmisch)一帶,年齡介於8到14歲之間。這裡的孩子應該是在美麗的自然環境中生長的,但是在他們的圖畫中卻盡是死亡的森林、戰爭、沙漠和其他毀滅的畫面。美國兒童心理學家拉法葉.瑟立緒曼(Rafael P. Seligman)在他的書中曾描述說,父母親因為環保問題而對生存產生的恐懼,是會傳染給孩子的──這樣的恐懼可能會使孩子成為慢性憂鬱症的患者。尤其,如果一個社會教導他們的孩子世界末日就要到了,那等於是直接把孩子丟入絕望中。
對於這些負面的現象,我們做父母的是不是應該做點什麼呢?當然,我們不是要故作一派樂天,也不用大肆鼓吹未來會有多美好,而是要──相信未來及未來的可能性;相信只要有行動,就有轉變的機會。我們至少要做到這些,否則我們就真的沒有未來可言了。
新的知識逐漸揭開世界的祕密
在我還小的時候,我們認為這個世界是如此地浩瀚、未知,世界充滿了美麗的祕密,以及許許多多深不可測的事物。在那個時候,我們對很多事情不了解、也不知道其中有什麼關聯,例如:為什麼爸爸突然把豆子儲藏到地下室去(當時正值古巴危機)?為什麼我的心臟會跳動?為什麼那個奇怪的鄰居要打小孩,還一邊口齒不清地罵人?為什麼媽媽和爸爸都不管,只是驚訝地看著對方?……那時候沒有人會討論這些問題。當時有太多、太多看不見的界線了。
發現事物間的關聯性
將學習到的事物分門別類,獨立自主地、從一步步的探索中證明事物間的關聯性──這樣的過程,心理學家稱之為「連貫」。這是孩子在未來建立自我概念時一個很重要的基礎。生活在這個隨時都在改變的世界中,我們的孩子必須能夠自己勇敢地一步步向外探索這個無遠弗屆的世界,以及通往未來的無限可能;他們要能提出對的問題,而不是死抱著已有的正確答案;他們也要能忍受事物的不確定性。我們的孩子在未來最需要的能力之一是──「思考」能力。
記得那時我才大約15歲,我和外婆一起到紹爾蘭過暑假。我們住在一家民宿裡。半夜,我隔著房間的木板聽著一群大人大聲地講著黃色笑話。當我的外婆愉快、輕盈地走進房間時,我問她,做愛到底是怎麼回事。那時,我真的對這件事一無所知、完全沒有概念。外婆臉不紅氣不喘、直截了當地跟我解釋。那是我的性史上第一次的啟蒙。15歲了才讓我的外婆來告訴自己這件事,真的尷尬得要死!但事情就是這樣。當時,外婆也真是個勇敢的女性。
「爸爸,有多少比例的男人是同性戀?」10歲的兒子問我。他正在學算百分比,想算給我看。不知道他是從那裡學到同性戀這個詞的,反正不是跟我學的。我這麼確定是因為每天晚上我都會撥出20分鐘的時間和他們聊天。這已經變成我們家的一個固定儀式了。我們說這是「聊世界」,而且是由他們決定要聊什麼話題,像是:聊傷痛、戰爭、死亡、爭吵和性等;當然,我的小兒子也喜歡聊動物、夜晚、強盜、禮物和甜點。還有,我們也聊「不公平的事」。
「爸爸,什麼是生存的意義?」10歲的兒子問我。
「我們可以這麼說:首先是要找出自己擅長什麼,然後完成一件非常特別的事。例如:做一個藝術家,或是機械工程師,或者是一個研究學者。我們藉由自己擅長的事,也為其他人帶來一些非常特別的東西。」
面對未來,我們的孩子更需要自主學習及自信
工作場所不定、生活中存在著更多的不確定性,我們的孩子最後將進入一個比現在還要艱辛的職場。想到我們的孩子必須面對這樣的職場,相信很多父母一定憂心不已。在他們的一生當中,大概會歷經三到四個,甚至五個事業發展過程,而且還必須在這個嶄新的「獨立自主的文化」中,展現出完全不同的應變能力。也許他們還得為自己創造一份工作和職位。
說到這裡,您是不是心裡想著:「多恐怖呀!」可是,真的有那麼可怕嗎?您不妨反過來想,我們的孩子其實比我們想像中的已經做好更萬全的準備了。
「未來,需要的不是只會完成單一機械式工作的人,
而是需要一個能夠在新的環境下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路的人。」
……阿爾文.托福勒(Alvin Toffler) / 未來學家
「從發展到成熟」,這個句子不僅可以用來描寫我們的工作,也可以用在整個人類發展巨大的交替上。生命不再只是不斷向前進,也向四面八方展開來,裡面充滿驚喜,以及自我改變這樣不可思議的奇蹟。今天,我們的孩子不再需要被「完整教育」,他們的一生都將是一直在學習。如果沒有發生什麼意外,我們將會在這個學習的宇宙間不斷和自己的孩子相遇;也就是說,我們可能在70歲的時候,因為好玩再到大學註冊,然後在學校裡和孩子一起成為同學!
2020年……
……我們試著想像一下、看一下未來的2020年五花八門的工作世界是什麼樣子。工廠裡幾乎所有的工作都自動化了,需要工人的職務只剩10%;許多現今仍是全世界職場中主要的傳統工作職位,如:行政工作、會計、銷售主管等,有些已經不存在,有些則結合其他職務成為全新的職位;大部分的工作合約都改成「專案聘任」,受聘者大約在一家公司待四年。那麼,什麼叫「員工」呢?自從行動辦公室和行動工作者的占有率提升到30%之後,這個詞就變得過時了。現在工時是可以協議的,每週你可以工作1到60小時不等。其中,有30%的職務主要是在家工作,再也沒有人真的想要退休了。「60歲的時候我們才正順手。」將成為一個後工業社會的座右銘。在這樣的社會中,工作變得不再那麼單調、無聊,而且愈來愈不耗勞力……
不管世界怎麼改變,關鍵在於人也要跟著改變。
在以「勞動」為主的工業社會裡,「苦讀」或「死記」是在學校求學時適合的學習方法。在這樣的時代,讀書主要是要傳承文化技能,以及以維持紀律為主要目標。因為在工業社會的分工過程中,勤奮、耐勞工作的人才是工廠或辦公室裡需要的人。所以,一直到今天,我們的學校還是習慣規定30個活潑的年輕人要抬頭挺胸、乖乖地坐在老師的面前。他們的學習目標是:安靜坐好、專心聽講。
實際上,只要是對孩子,或者應該說只要是對人有一點概念的人就知道,這種規定基本上是很弔詭的。我們每個人,不論大人或小孩,都是藉由身體、活動,以及實際操作來學習事物的。我們的大腦只有在經由探索、嘗試、提問、實驗以及與人合作的過程中才能學得最快;尤其是在充滿「肯定文化」下的學習,效果最好:
◎肯定個人珍貴而獨特的特質,啟發並促進個人獨特性的發展。
◎肯定學習是在理解一件事情,所以每件事情不會只有一個標準答案。
◎肯定老師和學生站在同為學習者的角度,一起「從實際操作中學習」,在這當中,老師只是帶領學生去探索知識的引導者,而不再是直接告訴學生答案的傳道者、授業者。
在許多英語系國家、北歐國家,以及一些勇於嘗試的德語系國家,都已經將「肯定文化」落實為小學的文化核心──原有被動的上課方式已被主動、積極的小組方式打破;戲劇、辯論、實驗、演出,都成了自主式教育的代名詞。當然,每個學生還是都要具備一「套」基本能力,如:閱讀、寫字、算數,只不過不再是專注於糾正錯誤(目前老師為學生打成績的依據),而是重視學生「個體的發展」;也就是走出真正適合自己的路,找到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
我很幸運地可以跟著我的老么享受另一種學習方式。
在他5歲時,唸的是私立德英雙語幼稚園。在這所幼稚園裡,孩子們可以不急不徐地學習字母,不過他們也學習「平衡」、「傾聽」、「安靜」等這類的事情。孩子班上的 S. 老師是一位目光炯炯有神的自信英國女子。她在半年內成功地教會我那個有點膽怯的兒子三件事情:
1. 溜冰刀
2. 幾乎會認所有的字母
3. 合宜的自信
畢業的時候,每個孩子都獲頒一個獨一無二的「冠軍獎章」。我兒子得到的是「勞作創意及想像力超級冠軍」。沒錯,這一點他真的是無人能及!
做自己、認識自己也了解別人,這就是未來世界所要傳遞的中心主旨。
記得我們在揮別青少年時期時,我們大部分的人都還是那麼地壓抑、憂愁和青澀!而 S. 老師,這位以新式方式教學的「英雌」,在前一個聖誕節寫給父母們的信中,以深具未來的眼光寫道:
「我們看見孩子如何建立他們的自信及克服困難。當孩子在發展完全屬於他們自己的天賦及人格時,我們都是他們的見證人。當孩子有輝煌的成果時,我們與他們同歡。我們何等榮幸能成為這個過程的見證者。我們非常以這些孩子們為榮!」
面對未來,我們的孩子更需要自我認知能力
到了2020年,傳統的家庭模式將會消失,人類的生活模式將大大不同。未來的家庭模式可能變成──「拼布家庭」(夫妻各自帶著前一段婚姻所生下的孩子,再組合成另外一個家庭)、結婚或同居、早則18歲晚則45歲才生小孩、同性結婚並領養小孩、像調色盤一樣調配出各種可能的新式再造家庭形式……
未來,一切都有可能。例如:夫妻關係將變成「階段性合約」的模式,而且是一種極為普遍的現象。大部分夫妻雙方會擬定一份書面合約,協議兩人在一起的期間,並明訂兩人所享有的特定權利和義務,如:協議雙方應負的經濟責任、對彼此的忠誠度以及如何履行兩人在性方面的需要……然後在人生中的不同階段再重新訂定合約。這樣的情形可能發展成和同一個人在下一個5年到10年有個「二度戀愛」,或是「重新結婚」,當然也有可能是「全面性修正」,也就是離婚。
我們可以預見未來的社會會是這個樣子,因為現今的社會已經是這個樣子了。儘管我們喜歡幻想浪漫愛情、兩人漫步在雲端的美好畫面,但是現在的夫妻關係已經變成一種複雜、一生都在不斷重複的協商遊戲,伴侶關係也不再是長久的,而是一種階段式的模式。「暫時性的伴侶」是個帶點諷刺意味的名詞──在現實社會中,我們可以看見夫妻如何在一段時間裡共同生活,然後可能在進入下一個階段前觸礁、分離,當然也有可能繼續下去。我們會發現:傳統的夫妻關係正在迅速瓦解中、夫妻關係的型式變得愈來愈繁雜、雙方會提出愈來愈多的條件、要求也愈來愈高。
未來的兩性關係和愛情觀將如何影響我們的孩子呢?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他們必須懂得如何協商。
今天,無論是在學校或是在社會上,女孩子們的成就早已不輸男性。從社會機能的角度來看,女孩子們無論在精神上或肢體上的發展,都已經大大超越以往。這些今天還只是個小女孩、充滿自信的女生,將會成為和我年輕時所遇到的女孩子完全不同的女性──她們的成績好到可以輕易地申請到法律系或醫學系;她們符合今日職場的需求;她們所具備的社會能力,將使她們在工作上有朝一日能飛黃騰達;她們性感的自信,使她們在挑選對象時有更多的選擇機會。
第2章 未來的基石:孩子面對明天所需要的法寶
未來是不確定的──只有這一點是確定的。
如果是這樣,我們又該如何幫助我們的孩子準備好面對二、三十年後的世界呢?
對於這個問題,讀者雖然無法從以下的章節中找到任何藥方,但是您會得到一些刺激,了解如何開始著手完成這個偉大的任務,以及在未來有那些特質和關鍵能力對您的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
預測未來:只有不確定性是確定的
「你將來長大想當什麼?」
這是一個我們每個人從小學就知道的簡單問題。不過,拿這個問題問今天的小孩就有點荒謬了。現在每年就會產生大約二十種新的職業,相對地,我們熟悉的職業則會逐漸消失。沒有人知道二、三十年後有那些職業還會存在,更別說知道到時會產生那些新的職業了。這就好比雖然有愈來愈好的儀器可以使用,但我們連三天後的天氣都還無法準確預測的情形是一樣的。
今日的科技與社會瞬息萬變。改變之大,幾乎讓人類有史以來的所有發明都相形失色。所以,我們想準確地預測未來根本是不可能的。更何況還有許多無法預測、完全出乎意料,徹底破壞社會、政治和經濟發展的干擾因子,就像橋牌裡的王牌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出現一樣,譬如:有誰會預料到1986年的車諾比核電廠爆炸或是2001年的911事件呢?
將來我們還會面臨更多的不確定性,我們必須更機動而開放地迎接那些突如其來的事──我們的孩子也是。就如德國最具影響力的未來學者,馬提亞斯.霍爾克斯在本書第一章裡所說的,我們唯一可以推算出來的只是一些趨勢。這是一個變動的過程,現在已經展開,而未來的結果會是什麼樣子,我們只能約略看出輪廓;但不多也不少。
不過,這絕對不是我們對未來抱持悲觀、變成如霍爾克斯說的「歇斯底里未來恐懼症」患者的理由。相反地,為了我們的孩子,我們應該對未來抱持樂觀的態度。當然,父母們還是免不了要問:我們要如何幫助我們的孩子為這個不可知的將來做準備?
「今天我們已經無法靠著經驗來推論未來。
未來,是一個可以有各種可能的地方。」
……狄特立席.史灣尼茲(Prof. Dietrich Schwanitz) / 英美學者及作家
孩子未來的基石1:教育
不管是學習英文、幾何、地理或歷史,有一點是確定的──進入未來,沒有教育是不行的。
面對未來的世界,教育變得更重要。我們的孩子在進入未來世界的旅程中,首要的就是有一個真正堅實的教育基礎。如馬提亞斯.霍爾克斯之前預測的,我們所生活的「工業社會」遲早會轉型成為「知識社會」。知識將成為未來生存的原料。年輕時囤積了足夠庫存的人,日後將會比較占優勢。
對於教育,過去大家總是一笑置之或低估它的重要性,如今卻變得大受歡迎。當然,在一個大腦勝過肌肉的職場,知識、學問和教育相對於我們小時候自然更受重視。沒有學識的人將來會愈來愈難生存。
只有當我們的孩子及早建立起堅強而廣泛的「知識裝備」,他們才能一輩子都吃得開,而且穩健地橫越知識爆炸的洪流。受教育能避免他們在川流不息的知識洪流中隨波逐流,在大量的可能性中喪失機會。「教育能開築橋樑」,不斷地將已有的知識領土和知識的新大陸聯結起來,並不斷擴充知識──為我們的孩子在未來帶來更多的益處。
教育能幫助我們……
*處理大量的資訊
*篩選、審查、評估以及選擇有用的資訊
*掌握並學習新知識
*將新知識和已有的知識做結合
*將知識化為行動
*獲得專門的知識
*針對目標將知識傳遞下去
*找到自己的觀點和立場
*做決定
*發現個人的發展機會並加以利用
*擁有自主、成功且圓滿的人生
有用的知識取決於可用時效的長短
「為什麼要唸書?根本不值得!」看到愈來愈巨大的資料庫,以及速度愈來愈快的線上搜尋器,我的另一個聲音這樣反駁著。
現在新知識的「資訊價值」消減得愈來愈快了。資訊的折舊率愈來愈高,也愈來愈快被超越、淹沒。新知識不斷持續在增加,特別是在科技專業領域上,除了真正的專家以外,幾乎沒有人能夠追趕得上。
因此很重要的是,在整個教育中,孩子並不需要努力去追趕那些很快就折舊、日後對他們沒有用的知識;追趕這樣的知識只是浪費時間和精力而已。除了這些知識以外,還有很多學習資源可以幫助我們建構堅實的基礎教育。根據教育學者指出,學校教的東西,有90%在未來仍是持續可用的。不論是三角形的內角和、托瑪斯曼(Thomas Manns)的《布登伯魯克世家》(Buddenbrooks)、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或是《新約聖經》、畢卡索的《格爾尼卡》(Guernica)、化學元素週期表、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世界最長的河流是那一條,或是二次世界大戰何時結束……這些都是珍貴、而且保證絕不會失效的知識。這就是「值得學習的事」,也是我們的孩子一定要研究、探索的事;即使他們多半寧可學那些很快會過時的流行事物,像是所有250個神奇寶貝的名字和他們不同的攻擊威力,以及他們的特殊「絕招」。
「即使是在資訊時代,一個東西是什麼仍然比它是如何和在那裡來得重要。」
……孔拉德.亞當姆博士(Dr. Konrad Adam) / 記者兼作家
教養建議
父母可以這樣引起孩子的閱讀興趣
做孩子的榜樣
*坐在電視機前面的時間總是比看書的時間長的人,就別期望孩子會變成書癡了。
激發孩子對閱讀的好奇
*陪您的孩子去圖書館和書店,找一些適合他的年齡而且是他感興趣的書。每天唸一點給他聽,一起翻翻這本書,讓孩子發現閱讀是多麼有趣又有益處。
一同開闊閱讀的範圍
*找出您的孩子最喜歡在何種氣氛下閱讀那一種書?有時是長篇故事,有時是漫畫或詩集。您還可以配合不同的媒介來促進孩子的閱讀,例如:在看完〈哈利波特〉的電影後,引發您的寶貝閱讀續集的興趣。或者是放他最喜歡的故事有聲書CD。
讓閱讀經驗更精采
*唸故事不可以讓它聽起來很無聊:誇張的語氣、生動的表情、描述故事、提問題、輪流唸故事,甚至是分配角色扮演……如果再加上柔軟的毛毯和燭光、熱巧克力和歡愉的氣氛,那麼閱讀就變得更有趣了。
幫助孩子提高閱讀層次
*如果可以讓孩子每天聽一點故事,即使是才剛開始閱讀的孩子也可以聽懂比較有深度的文章和文學作品。另外,您可以在訓練孩子的朗誦能力時提醒自己:常常利用具有趣味性的文章來引發孩子的興趣;訓練咬字可以用有押韻的文章。而用繞口令和詩詞來練習也饒富趣味。
關於「母語的知識」也是屬於長久有用的知識,我們可以稱之為「保久」知識,如:精準地閱讀和寫字。以為電腦裡的拼字和文法檢查功能可以解決所有正字問題的人,可就大錯特錯了。不閱讀的人學習效果一定比較差。更令人擔憂的是,「閱讀厭惡」已經悄悄在德國散布開來──有42%的15歲青少年認為,閱讀是一種過分的要求!但,書本實在是教育的祕密武器。如果孩子連一般白話的閱讀都不願意讀的話,那麼學校也不用教拉丁文了。閱讀和寫作這兩種文化技能在未來是絕對不可少的。
活到老學到老
教育是基本,但光靠基本教育還不足以用來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以為只要有一紙畢業證書就可以安心過日子的人,很快就會和社會脫節。雖然我們在基礎教育中會學到那些重要、值得學習的所謂「保久」知識,但「保久」知識的範圍並不是永遠不變,而是一直在擴張的,像是現在不斷快速增長的科技、社會知識,就正在不斷地「保久化」中,成為我們應當具備的基本知識。
未來在許多領域中,學習是沒有終點的。如果我們的孩子想要定期更新、擴充他們的新知識,適應新的發展和新的生活型態,他們只有不斷努力才行。在未來,只靠學校教育和職業訓練是不夠的。只有持續不斷學習充電,修習其他證照並在各個領域吸收經驗,才能夠跟上時代的腳步。現在已經是一個「終身學習」的時代,每個人都要不斷進修、從新的觀點學習並重新學習,而終身學習也將成為未來最重要的教育重點。根據預估,到2010年,至少會有12.5%具有學習能力的成人(25-64歲)加入終身學習的行列,比例還將持續不斷增加。
我們的孩子必須從小學習「如何學習」,而做父母的也不能再只是依賴幼稚園和學校。未來,整個社會將發展出一種學習文化,每個家庭勢必也要在這方面多做努力。對現在的孩子來說,在豐富、多元的生活條件下,以遊戲和適合兒童的方式來滿足他們天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慾,直到他們長大成人,實際上並不是那麼簡單。更大的問題是──要如何讓學習一直都像玩遊戲一樣有趣呢?
您曾經觀察過2歲的孩子是如何用積木來建造一座塔的嗎?
在人類的學習過程中,每一次犯錯都會使我們變聰明。同樣地,每一次新的嘗試都會帶著小小建築師又向前邁進一步──無論是在造塔或是人格發展上。在這當中,孩子會學到一點靜力學、地心引力、平衡力學、形狀和顏色、學到設定目標、工作計畫,以及評估風險;同時還能訓練他們的眼手協調能力。最後,他們會在克服問題後得到一種成就感,並為此感到驕傲。這就是學習的過程。
但是,如果您把積木從孩子手中拿過來,幫他完成一座又大、又堅固、又漂亮的塔,而不是讓他靠自己的努力、從失敗中學習完成的,那麼,您只是害了他!我們應該讓孩子不斷重新嘗試、與自己的錯誤相遇,並且嘗試使用從家中和大自然中找到的素材。我們也要讓孩子玩遊戲,不論是單獨一人或和其他孩子一起,不受監督、沒有壓力、規定,或任何外力的介入。現成的玩具愈少愈好,但要有最大的自由空間、時間和閒暇。盡可能給孩子遊戲的機會,讓他們從生活中探索和實踐;從這當中,他們將在無形中、自然而然地學到如何學習。這就是父母給孩子們的未來最好的投資。
遊戲使學習變得更有趣,也會使孩子想學更多東西。透過遊戲,孩子們可以從小建立起完全屬於個人、巨大而無限寬廣的知識拼圖,並且依照自己的天分和興趣加入新的一塊──不只是現在而已,而是終其一生都能這樣不斷往上加入新的一塊。
教育包含那些範圍?
1 擁有廣泛的基本常識、「世界知識」
2 掌握獨立學習的方法
3 閱讀及理解文章的能力
4 書寫及寫作能力
5 了解科技及環境
6 數學與自然科學的知識
7 歷史、地理、藝術、文學、宗教、哲學,以及道德倫理的常識
專訪史密特部長
關於「孩子將來需要什麼?」這個問題,我們特別訪問了德國主管家庭、老人、婦女與青少年問題的聯邦家庭婦幼部長史密特。
問:以您的觀點來看,想在未來的世界生存,孩子需要些什麼?
答:孩子主要需要相信自己的力量和能力。他們需要感受到自己是被愛的,以及在這個世界上有他可以發揮的位置。而孩子一開始需要的是最好的教育和指導。這是在為他們的未來之路奠定基石。
問:在孩子的成長路上,什麼是父母一定要教給孩子的?
答:父母是孩子第一個、也是長期負責孩子教育和指導的人。只有父母能夠給孩子最需要的愛和關懷,孩子才能夠長成自信又有責任感的人。父母也必須教導孩子清楚的原則和標準:團結合作且主動積極、有包容力又有判斷力、能為別人著想並且懂得相互扶持──每一個孩子都是最先在家中學到這些人格特質的。
問:國家和政府可以且應該為孩子做什麼,好讓孩子更能夠適應未來的社會呢?
答:支持家庭負起教養責任、提供父母和孩子足夠的照護、教育及教養的機制,包含好的小學、中學,以及課外進修的機會。我們必須特別改善兒童教育,因為兒童教育的前六年是孩子生涯中最重要的一個起跑點。大家必須了解:用在孩子身上的早期教養和教育的支出,對未來是極為重要的投資。
孩子未來的基石2:堅強的人格
「要吃飯你才會長得高又壯。」這句話您一定從小就不陌生。儘管那時候您聽到這句話時,並不以為意,甚至還會嘲笑這句話,但是您現在一定也這樣期望著孩子:要身強體壯。
我們的孩子要面對的是前面的未來,他們需要的不只是塗了奶油的麵包和蘋果而已。如果我們想讓孩子能夠適應未來,就必須增強他們的整體人格;因為──生活會愈來愈艱難,四處都潛藏著危機。
想要在未來的社會站得穩的人,首先必須能夠面對現實。他們必須夠堅強,必要的時候,才能貫徹自己的堅持、鞏固自己的想法。我們的孩子需要有自信心、安全感和對抗的能力,才不會遇到挫折就敗下陣來。我們的孩子也需要有勇氣在必要的情況下說「不」──即使他們剛開始常常因此落得被排擠的下場。我們的孩子將要面臨的危險名單很長──暴力和毒品、性侵害和網路色情、厭食和瘋狂購物、邪教和宗教狂熱……而在未來幾年,這張清單肯定不會變短,說不定還會有我們現在根本完全無法預見的新風險出現。只有堅強的人格才能成為孩子面對各種威脅時的盾牌,因為堅強的孩子不需要用代替品來滿足自己、不需要用攻擊來發洩,也不需要逃避到現實以外的世界;只有擁有堅強的人格,我們的孩子才能避免偏離成功之路、完全脫離了軌道;只有堅強的孩子才能在未來生存。
自信地展現自己的優點
孩子最喜歡當個酷酷的人了。但是,他們往往覺得自己並「不酷」。根據一項問卷調查顯示,每七個孩子中就有一個認為他們的父母「寧可要別種樣子的孩子」。請仔細觀察您自己:是否老是跟在孩子後面批評或糾正他?您有多常讚美他、支持他循序漸進地發展出自己的特色呢?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有完全屬於自己的優缺點、天賦和特質,值得我們去發掘及加強。
如果身為父母的我們可以做到這一點,那麼,我們的孩子就能夠肯定自己、接受自己、相信自己,並且對自己有信心,最後發展出面對未來的堅強實力。
擁有正面自我形象的孩子,也會自然表現出強烈的自信。相對地,外在的許多危險和誘惑就無法那麼輕易沾染到他們身上。他們將充滿自信及力量,勇敢地走在自己的道路上──而且還能夠很酷。
「為了讓孩子對自己有好的感覺,父母應該先對孩子有這樣的感覺。」
……亞蘭.大衛森博士(Dr. Alan D. Davidson) / 發展心理學家
……羅伯.大衛森(Robert E. Davidson) / 人力資源專家
綜合整理
這樣的孩子將能夠堅強地面對未來
有自信
*能夠堅強面對未來的孩子都很開放,而且對自己有信心,不會隨便讓人嚇唬他,也不會因為一件小事就懷疑自己。
能試著從實際的角度去推論事情
*他們能接受自己的短處,如同接受自己的長處。他們也了解自己的痛處和個人的極限,並且重視它。
*他們嚴以律己,並認為自己是有價值的。
*他們知道自己擅長什麼,會對自己訂定可能達成的目標,而不會對自己有不切實際的期望。
尊重自己的感受
*他們尊重自己,了解自己的情感和需求,並且重視它。他們會透過表情、動作,或用「我覺得……」的句子清楚、明白地表達他們的感受。
*他們對自己的身體感到很滿意,感到身心平衡。
能接受自己的成敗
*他們在遇到困難和失敗的時候,能夠堅強面對。他們相信自己能夠克服挑戰,不會輕言放棄,並且嘗試尋找新的解決方式。
*他們會為自己的成功高興,但不會把它視為不過是「幸運的巧合」罷了。
*他們不會將錯誤和問題視為是個人的失敗,而是將它當做挑戰──並動手解決。
找到自己在世界上的定位
*他們有自己的主見,也堅持自己的聲音──即使自己和別人的想法都不一樣。
*他們大方接受讚美和肯定,同時也肯定他人的成就,並能讚美他人。
*他們有樂觀的人生觀,而且會從正面的角度看待自己和這個世界。
盡其所能貫徹己見
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大吵大鬧,這是孩子在公園或學校常有的事,而贏的總是那些講話的孩子。根據一項問卷調查顯示,91.9%的父母認為,在現今的社會,需要比以往擁有更多「貫徹自己意見的能力」。這個觀念是正確的,而未來也仍會是如此。
但是,貫徹己見不能與不顧他人感受及耍流氓二者混淆了:混混和街頭的小流氓並不是未來優勢的榜樣。「攻擊性的行為」永遠是懦弱、沒有安全感和缺乏自信的象徵。能夠貫徹己見的孩子不需要這些,他們用言語和行動代替拳頭。
不躊躇也不遲疑,朝著目標盡力去完成的孩子,比較有機會發展出健全的能力來貫徹自己的想法。對父母來說,雖然有時孩子的執拗的確很令人困擾,但父母仍必須和孩子進行溝通,而不是妨礙他們的發展。讓孩子去試試自己的實力究竟有多少,他們將更有能力去掌握未來。
「弱點也可能是優點,
如果我們能發現它的價值,並正確地運用它。」
……凱特蓮娜.姬蒙(Katharina Zimmer) / 心理學家
綜合整理
這樣的孩子有能力表達自己的意見
他們知道自己的目標,並且努力朝著目標前進。
*他們能鎖定目標,針對所希望達成的目標安排自己的行動。
*即使有反對的聲音,他們仍然堅定追求自己的目標、忍耐、不輕言放棄,並不斷為自己加油。
*他們專注於對他們來說重要的事。對於他們已經無法改變的事實,他們也學著接受。他們能說服別人。
*他們能夠表達並維護自己的意見及想法。
*他們有能力去影響事件的發展,或其他人的行動,而且還能贏得他人的尊重。
他們能顧及他人的看法,並尋求和解。
*他們能尊重其他人不同的意見,並努力與對方溝通,在不放棄自己的堅持下找到雙方的平衡點。
*他們具有社會化能力和交際手腕,並能迅速、機動地適應變化的情況。
*他們能與人合作,有問題時他們也懂得尋求幫助與支持。
*他們願意有計畫地解決衝突──不用暴力。
面對失敗必須具備對抗能力
有理想的人也必須知道反對的聲音和問題是必定存在的。所以,不要被這些困難給嚇倒了,遇到失敗也不必馬上打退堂鼓──具備這樣的能力,也是未來的優勢之一。不怕失敗和困難,在逆境中仍能不斷對抗甚至「無所畏懼」,心理學家稱之為「韌性」。只有堅強又有對抗能力的孩子,才能夠面對事先無法預見的情況和未知的問題。這個能力,我們的孩子在未來會比現在還更需要。
像這樣獨特的特質對孩子的未來將會更有幫助。如果做父母的能夠支持孩子發展這樣的能力,幫助他們對失敗「免疫」,並能豁達地面對錯誤,那麼,我們就是為孩子的未來優勢奠定了一個穩固的基石;在明日的世界中,他們就有良好的裝備可以真正毫無畏懼地站穩。沒有什麼能夠輕易把他們拋到軌道之外,將他們從他們所要走的路上引開。
「孩子不一定能做他們想做的,
但他們必須永遠是心甘情願地在做他們正在做的事。」
……讓.皮亞傑(Prof. Jean Piaget)/ 瑞士發展心理學家
第3章 未來優勢:面對未來的8個關鍵能力
在未來的社會,每個人都將面臨無數的挑戰。如果我們的孩子能夠具備一些關鍵能力,他們就更能掌握自己的人生──他們會需要應變能力及抗壓性來克服許多突發事件。
除此之外,如果我們的孩子要能和別人一起共同創造未來,他們必須擁有:溝通協調能力、媒體使用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和衝突處理能力,而創意和組織能力則能幫助他們不斷找出創新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掌握未來的機會,只有依靠「軟性技能」
「行動辦公室」、「流動性工作」和「獨立文化」──老實說,馬提亞斯.霍爾克斯所提出來的這些未來關鍵詞,我們這些做父母的聽起來不免有點擔心:我們的孩子該如何面對未來呢?
學會數學公式、西班牙文和電腦程式都還不足以在明日世界中生存,我們的孩子還需要能適應未來社會的特質和觀念。其中除了包含網狀式的知識聯結能力以及終身學習之外,還有一些可以說是專屬於個人的條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在1996年出版的《21世紀的教育》(Bildung für das 21. Jahrhundert)中指出,「終身學習」只是教育四大支柱的其中一項而已。國際教育專家認為,和終身教育同等重要的另外三個支柱還有:
◎學習與人共同生活
◎學習面對各種狀況
◎學習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質
這些都是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時候很重要的能力,也是幫助我們的孩子適應日益複雜的環境的能力。
適應未來,「軟性技能」是不可缺少的條件
在適應未來的課程表中,也包含「人格教育」。當面對生活中如「鐵」般艱難的事情或難題,我們的孩子需要更好的「軟」性技能來做應變。「軟性技能」能幫助我們的孩子運用他們的知識解決問題,而這章裡所介紹的8項軟性技能就是幫助我們的孩子打開未來之門的關鍵因素。【譯注:軟性技能(Soft skills)是從企業管理用語中借用過來的一個詞,指的是企業在任用人的時候相對於學歷、證照等不是硬邦邦的、可以用文憑證明的能力,像EQ、抗壓性等等。】
軟性技能帶給人一生的正面影響
*它為我們開啟許多扇門、開啟我們的心,並開拓我們的視野。
*它為我們開創新的路和機會。
*它幫助我們解決問題、達成任務。
*它促成人與人之間的理解。
*軟性技能促進人與人之間相互的聯繫,並開啟對話。
*它使人做事變得有組織。
*軟性技能能使人對改變抱持開放的態度。
*軟性技能開拓我們看世界和其他人的角度。
在今日,這些軟性技能已經是通往發展與成功的魔法公式,在經濟界廣受歡迎。在工作晉升中,如針對高階主管的研究和問卷調查顯示,專業能力和知識不再是決定性條件,只占50%,另外的50%是取決於超越職務所需及產業的個人特質。也就是說:現在頂尖的成績、豐富的實習經驗,以及優秀的語言能力,已經不再是擁有一份好工作或成就得以持續的保證。
軟性技能幾乎是每個求才廣告中的要求條件。如果有兩個專業技術不相上下的求職者在爭取同一份工作,它就是讓人脫穎而出的關鍵。對一個專業能人來說,本身沒有具備適當的軟性技能,等於是堵住了他的晉升之路。這足以顯示軟性技能在未來只會愈來愈重要。
「沒有知識就無法達成任何事,
但,擁有知識也不一定都能成事。」
……愛俄斯貝特.史坦(Prof. Dr. Elsbeth Stern) / 教育研究者
原有的專業知識淘汰得愈快,我們的孩子他們的工作及生活環境變化就愈大,因此,他們的「伸展彈性」就愈加重要;而那些能幫助我們的孩子在混亂的生活中找出方向、脫穎而出,並且能夠證明他們具有適應未來能力的技能也會愈來愈受重視。這些能力才是我們的孩子在未來社會中真正必須具備的。
軟性技能就像是一支開啟未來的鑰匙,可以為我們的孩子打開未來世界所有的門、讓我們的孩子能夠真正適應未來的通行證、寰宇之鑰。
但,未來必備的能力到底包含些什麼?我們的孩子除了受教育、學習課本的知識之外,還需要那些軟性的優勢才能適應未來呢?而未來之鑰又該由什麼組成,往後才能持續發揮它的效用,而不是只在今天或明天有用而已?還有,有那些頂尖技能是我們應該教給我們的孩子的?
對於這些問題,您都可以在本章裡找到答案。
從這把未來之鑰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在未來非常重要的特質:樂於學習、堅強的人格、先進的人生觀,以及8個重要的關鍵能力。
應變能力:不停地動
「應變能力」不只是對現在的人來說,是項很重要的條件。這項能力也是未來關鍵能力中最重要的一項,在我們的孩子面對未來的優勢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請試著回想一下您的童年。也許您整個童年時期都住在同一個地方,甚至是住在同一間房子裡;可能您的父母到現在都還住在那裡。也許您一生都是做同一個工作,甚至是一直待在同一家公司或機關,老實說,這樣的人實在不在少數。但是,今天的情況已經完全不同了:換工作、搬家、離婚,這些事在孩子的生活中已經不是什麼特別的事情了。大部分的人也認為這樣的情況在往後幾年並不會有所改善。變換不定、快速淘汰,以及具有革命性影響的改變,肯定只會愈來愈多。
對我們的孩子來說,生活愈是變化多端、千奇百怪,相對地,他們的可能性和機會就愈多。我們的生活愈「選擇多元」,我們的應變能力就必須愈強。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在社會上找到一個屬於個人獨特的位置、實現自己的生活目標。
現在,已經有許多德國年輕人為了一個很好的工作機會,馬上從漢堡搬到慕尼黑,或從派諾(Peine)小城搬到巴黎,或者是去美國留學一年。這種完全不受限制、可以隨時改變的彈性,幾乎已經被視為理所當然;反而是想要長久定居在一個地方、不想改變的人,得好好想個理由了。
此外,現在有許多讀企管的學生白天是在廣告公司實習,晚上在酒吧當服務生賺錢,週末也許去當環保義工,空閒的時候則在即興劇團演出。生活中的每個活動都像拼圖中的一塊,可以拼成一張全圖,但每一塊又都可以隨時替換,製造出另一個全新圖像的生活型態,馬提亞斯.霍爾克斯稱之為「拼布族」;也就是──完全依照喜好和心情,或依照當下的情勢和必要性來決定替換那一塊以及替換成什麼。這在未來將會成為一種更普遍的遊戲。
「想要在多元選擇的人生拼圖遊戲中成功地軋一腳,
必須有高度的應變能力才行。」
我們的世界也將變得愈來愈緊密,而「全球化」正是讓企業積極走向國際的魔咒。一個工作團隊裡的組成人員來自世界各國已經不是稀奇的事。遍及世界的網路,以彈指的速度將資料寄送到全球各地,而國與國之間的界線也愈來愈模糊。這樣的發展結果是:我們逐漸生活在一個多種族、多文化的社會中。一個人想要和隔鄰的土耳其菜販相處,如同和自己國家的麵包店老闆一樣,不僅需要包容力,還要有高度的應變能力才行。
我們的孩子必須學習對每件事情都要謹慎地深思熟慮,並檢視當下所處的現實狀況,以作為行事判斷的依據。他們必須對未來抱持樂觀,不把改變當做危險,而是正面地看待。他們必須以開放的態度面對工作上、社會上和閒暇時可能遇到的事物、想法、任務與人,並保持好奇心及願意學習的心。他們必須學習可以很快地轉換思考角度、適應不斷改變的新局勢、隨著當時情況的需求做調整。只有擁有高度應變能力的人才能適應未來。
綜合整理
應變能力包含什麼
需要有開放的態度
*時時保有好奇心和對新事物的興趣。
*願意終身學習,了解新的思維、工作和人。
*對未來感到樂觀。
*對改變和發展感興趣。
必須有適應能力
*未來的人必須在精神和行為上保持「動態」,也就是能屈能伸、不會頑固不通。
*擁有迅速理解複雜事物的能力,並能夠馬上進入狀況,從其他人的角度思考。
*有能力且能迅速地從別的角度思考問題,適應改變,並能從不同的角色得到樂趣。
溝通協調能力:相互理解
第二項很重要的未來能力是──溝通協調能力。
在未來的世界中,無論是在工作上或私人生活上,資訊的交流和溝通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馬提亞斯.霍爾克斯所言,「建立人際網絡」是未來進入社會的關鍵技能。我們的孩子往後不僅需要具有能和人「閒聊」的天分,也必須具備一整套的語言能力,以及使自己在社交圈更加活躍等各種可作為後盾的能力。如果您的孩子無法在溝通的平台上靈活地遊走,他就無法取得聽眾,更別說清楚地表達或實現自己的想法了。
您還記得那個還沒有手機的時代嗎?在那個時代,約好的時間不會在快到之前又更改了5次,也不用像現在一樣必須一直用手機或簡訊報告一天的工作進度,而且也不會一直被來電鈴聲吵得不得安寧。現在的年輕人如果沒有手機,就覺得好像被送到了一座無人島上。打電話、寫電子郵件、線上聊天和寫手機簡訊──這是他們的「生命仙丹」。問題是:雖然溝通管道愈來愈寬廣,但傳遞的有用資訊卻似乎愈來愈少。無法快速、有效地從中篩選出重要資訊的人,只會被淹沒在其中。
因此,我們的孩子不只要會說話,更重要的是要能清楚、明白、毫無誤解地溝通。語言是我們一起共同生活、為個人利益發聲,也是取得社會肯定和職業成就的一把鑰匙。透過語言,我們可以交換資訊、傳遞訊息、提出要求,並與人建立關係。當然,不是光靠嘴巴把文字說出來就好;成功的溝通還包含著更多其他要素。
不照稿唸、能自由地演說、清楚明白地修詞、避免模稜兩可的訊息、客觀的討論和技巧熟練的談判,這些都是成功溝通必要的要素;但想要做一個真正成功的溝通者,除了要會表達以外,還要能「傾聽」,並能從中接收沒有透過言語說出來的訊號。
「在對談中,耳朵比舌頭重要。」
……托爾敦.維爾德(Thornton Wilder) / 美國作家兼劇作家
我們的孩子必須學習在重要關頭,即使面對接連不斷的挫折,也要能找出最正確的溝通方式,全力以赴。他們必須對對方的手勢、臉部表情、身體動作、聲音和聲調非常敏感,並能正確地解讀。唯有如此,他才能正確地預測對方的反應,也才能知道該如何回應才好。
願意調整自己來配合別人的人,比較能夠找出和對方互相協調、搭配的方法,也比較容易克服一些障礙(如語言障礙)及衝突。樂於與人相處,能對人保持開放態度的人,在溝通上比較容易得到加分。這種決定我們整體溝通的能力,心理學稱為「社會化」或「情緒管理」能力。許多專家認為這是面對未來社會一項具決定性的能力。
上面所提到的這些,正好說明了為什麼我們必須教導孩子認識什麼是真正的溝通,以及為什麼我們應該給孩子這項重要的社會競爭能力。
綜合整理
溝通協調能力包含什麼
具有語言能力
*說話包含良好的表達能力、足夠的字彙、清楚明白的修詞,以及表達個人主張的能力。
*表達能力強的孩子都要經過討論、論證和談判的訓練。
*他們能夠使用語言以外的溝通方式來支持自己的想法。
能夠傾聽
*願意花心思理解別人發出的訊息。
*能仔細且專心聽別人講話。
*能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而且會注意到對方的情緒、手勢、表情和肢體動作,並將這些訊號與對方所說的話結合在一起。
*會讓對方把話說完,並用心聆聽,然後能把聽到的內容消化之後,用自己的話說出來。
樂於與人相處
*願意以開放的態度接近他人。這樣的孩子天生就具有所謂「聊天」的能力。
*願意理解別人。
*有適應他人的能力及社會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