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數不重要,那到底什麼才重要?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真是這樣嗎?
一個孩子也不放棄,只是句教育的口號嗎?
學得慢的孩子,真的就毫無前途嗎?
從學校教育到家庭教育,看看英國人的教育如何好,教育出競爭力一流的孩子。
「教育是百年大計」、「教育是奠定國家競爭力的基礎」,這些話儘管是老生常談,卻是不變的事實,這也是為什麼在這個無國界的時代,全世界各國都不斷地在進行教育改革,由政府提供經濟和無形的支援,為下一代的教育盡心盡力。
作者曾任職英語補習班教師多年,更有鑑於「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而負笈英國修讀「兒童及青少年研究」碩士學位。在攻讀學位的過程中,作者利用自己所學專長,進入英國幼稚園和小學校園進行實際觀摩,對於英國的教育方向、教育環境和家庭教育都有深入觀察,並將所見所聞撰寫成書,與讀者們分享—
◎ 教育,究竟應該教給孩子什麼?
◎ 老師的角色到底是什麼?除了教課,還可以為孩子做什麼?
◎ 讓每個孩子都有一條自己的起跑線,而不是所有的孩子同在一條起跑線上。這樣的教育真的做得到嗎?
◎ 教育不是教出會讀書的孩子就好。如果這句話是正確的,為什麼台灣的父母們卻仍斤斤計較於孩子的分數?
◎ 一個孩子也不放棄。如果英國政府可以做到,為什麼我們的政府做不好?
◎ 讓孩子在學校學習的過程中,就像玩遊戲一樣地享受!如果這是英國人努力的目標,我們是不是也可以這樣做?
◎ 每個孩子都是有獨立思想的個體。英國的父母是如何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來教育?
……
作者也明確指出,英國的教育並不是完美無缺,仍有自己的教育問題存在,因此這本書的用意不在於歌頌別人有多好,貶低台灣有多差,而是要讓讀者看看英國人如何給他們的孩子最好的教育,讓每個孩子得到最好的學習和發展,培養出一流的競爭力;英國人是用什麼樣的態度在從事教育工作。
什麼樣的教育對孩子才是最好的?什麼樣的教育可以教出競爭力冠軍的孩子?我們可以看看別人是怎麼做到的……
孩子,原來有千百種樣貌
大穎 & 奧林文化 總編輯 / Carol 謝
台灣的孩子總是早早就開始學英語、練寫字,在學齡前已練就十八般武藝。上了小學之後,除了繼續學英文,還得再加上學校繁重的課業,課後再去安親班蹲著,假日也是趕趕趕地上一堆才藝課。因為類似的生活模式,我們的孩子也一個個愈發相像。
因為工作的關係,我有機會看到其他國家的孩子不同的生活、學習樣貌,一直很希望讓台灣的家長及老師們也能夠看看這不同於我們的教養方式。見到施明儀寫的這本書──《看英國人如何教出孩子的競爭力》時,我如獲至寶地馬上簽下來出版,透過遠在英國攻讀兒童教育研究所的明儀,我們終於有機會翔實地看到英國的幼稚園、小學是如何運作的,英國人對待孩子的態度又是如何,當然,這些英國孩子的生活也是吸引我出版這本書的最重要主因……
這本書裡一篇篇小小地描述英國小孩的生活小故事,作者寫來看似不經意,我卻時常看到眼眶紅,因為感動……
有一篇寫到英國幼稚園的律動時間。一般我們所熟知的台灣律動時間都是由老師帶領孩子隨著兒歌音樂舞動,幼教老師是帶動孩子唱歌跳舞的靈魂人物,孩子們也總是努力地按著老師的動作跟上節拍跳。但是,在英國不是這樣的……
「當老師告訴孩子們準備跳舞,每個孩子似乎已等不及地開始輕輕蹦跳著。就在我還在等待孩子排好隊形時,音樂竟已開始,然後我看到所有孩子全都手舞足蹈,跳起自己的舞步—在教室裡到處自由自在、盡情地蹦跳!我當下愣住了!原本預期所有孩子們應該『整齊劃一』地跟著律動老師一起舞動,但每個孩子竟是這樣自由自在地展現自己,老師放的音樂,除了兒歌韻文之外,還有爵士樂和一些流行歌曲。看著孩子們一邊哼唱一邊跳舞的模樣,真是可愛極了!
原來孩子的自在、純真竟也能將『自然就是美』展現得如此淋漓盡致。」
英國的教育,給他們的孩子很多自由發展的空間。
英國小孩也要考試,他們的考試方式,也令我很感動……
比如數學。他們的數學考試測驗本裡的題目設計包含了簡易的題目和困難度高的變化題,範圍含括孩子以前學過的基本題目以及孩子沒學過卻可由已知的知識去推理的較難題型,因此藉由學生答出的題數和題目類型,就可以判斷出學生的程度究竟在哪裡。
這樣的考試目的不在比分數高下,而是讓老師真正了解到每一個孩子的學習狀況,要怎麼幫助孩子,有憑有據,完全依孩子的學習進度,不是老師自己一陣瞎猜。
這樣的制度設計,貼心地關照到孩子的課業成效及學習心理。考試,是為了幫助孩子成長,而不是用來打擊孩子的學習興致。
因為明儀在英國,很不安分地跑去當義工,還搬出學校宿社、租屋住到一戶英國人家裡去,所以,我們也有幸在這本書裡看到英國小孩的家居生活。一個四歲的小孩生病了,為什麼可以不吵不鬧地靜靜休息、還能體諒大人照顧他的辛苦?一個英國媽媽如何把家裡的庭院化作Discovery,讓孩子在生活中就習得一切與大自然的動植物互動的能力?倫敦動物園的動物表演如何傳遞人文精神給孩子?……
一切一切有關人生的道理,都在生活裡。英國孩子的競爭力量,也從生活裡汲取而來……
這才是真實的孩子。
在明儀的書裡,我體會到了—孩子,原來是有千百種樣貌的。我們應該做的,是幫助孩子們展現出屬於自己的那個最獨特的樣貌……
英國的教育、英國的老師和家長們,很接近這個方向了。身在台灣的我們,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呢。現在,就起身出發吧……
自序──
看看英國人的孩子,想想我們自己的孩子
英文有句諺語:”The grass is always greener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hill/fence.”(山坡卅籬笆另一頭的草總是比較綠。)中文的意思除了可以指:「坐這山望那山高。」也可以解釋為:「外國的月亮比較圓。」總是覺得別人的比較好。
在全民瘋英文,對外國教育體制充滿羨慕聲中,其他國家的實際教育情形又是如何?大學時,自己就開始在坊間兒童美語補習班從事教學,深深感受到許多父母對於英文的重視;但是,對我們的孩子來說,除了英文之外,到底還有什麼重要的事情?……一連串的問號,逐漸變成一座問題小山。
以前,每當我帶一個新班時,總會詢問家長是否有什麼特別要求。曾經有位家長告訴我:「老師,我沒有什麼要求,只希望我的孩子上完三個月英文課以後,就可以跟電視上那個演講的小孩一樣或是能跟外國人流利地交談就好。」我頓時語塞,不知該如何向這位媽媽說明真相──畢竟那是廣告。學習語言需要時間和環境的配合,三個月的進度只是熟練字母和簡易日常對話……我也深深感受到父母難為,總是得為孩子做出許多決定。我曾當一個小女孩五年的家教。這個小女孩的父母幾經考量後,決定送她去紐約唸高中。原因是不希望看著孩子被成堆的教科書壓垮,為了一個又一個大大小小的測驗耗去大半時間。然而,代價卻是無比珍貴的親子時光。
於是,帶著這一座問題小山,我負笈英國繼續攻讀兒童教育研究所,為的是想要了解──當我們的孩子除了上學還得到安親班加強學習、寫著成堆的測驗卷的時候,地球另一端的英語系國家,他們的孩子究竟都在做些什麼?選擇倫敦,不只因為它是英國的首都、一個文化多元的城市,也因為它是一個色彩非常鮮明的世界級城市。而生活在這裡的孩子到底是如何在這樣一個地方接受國民教育,又是如何為他們的未來人生做準備?
做父母的都希望給孩子最好的,只是有時過於心急、擔心,害怕給孩子的不夠多。但是,到底怎麼樣的教育對孩子才是最好的?看看別人,想想自己,或許會讓我們看得更清楚、做得更好……
推薦序—孩子,原來有千百種樣貌(大穎 & 奧林文化 總編輯 / Carol 謝)
自 序—看看英國人的孩子,想想我們自己的孩子
Part1 小小孩的世界
1 完美的學校?
2 蒙特梭利的真諦
3 教室環境透玄機
4 讓我靜一靜
5 老師帶領的活動
6 聖誕茶會
Part2 小學生活的開始
1 有玩具的學校教室
2 學生為中心的學習
3 大家都是好朋友
4 操場上的仙度拉
5 考試與分數V.S.測驗與程度(一)
6 考試與分數V.S.測驗與程度(二)
7 跟自己賽跑的運動會
8 人人有獎
9 多元文化的走廊布置
10 放學後做什麼?
11 我們吵架了
Part3 好人緣社團
1 熱血義工
2 過與不及
3 我很特別,因為……
4 復活節小雞
5 營養滿點
6 玩保齡球
Part4 意外卻美好的相遇
1 尋屋啟事
2 奶奶,我不舒服
3 後院的Discovery
4 體驗倫敦動物園
5 說「請」
4 讓我靜一靜
回台灣的短暫時間裡,我發現生活中和兒童教育相關的事還真不少。有一天,母親興沖沖地跑來告訴我:「隔壁家的小智很厲害耶!他的父母送他去上全美語幼稚園,現在英文很好唷∼對了!等一下妳帶他去買麵包吧。」
帶著小智去買麵包的途中,他忽然指著路上的救護車說:「阿姨∼妳看! ambulance!」我笑著說:「小智很棒喔!知道ambulance這麼長的字!」小智開心地笑了。小智還會唱《歌劇魅影》的主題曲,每次唱來都贏得長輩的拍手叫好聲。小智也去上數學課,是那種做一大堆練習題,即使不會算也寫到能背起來的教學法。聽說剛開始小智總是哭,但小智的爸媽只是對他說慢慢地就會習慣了,對於別人問起小智的反應,也是簡單地回答習慣了就好……
看到小智的父母給他的教育學習方式和小智遇到事情時的反應,讓我想到我在英國觀摩幼稚園時所看到的一件事。
一天早上,四歲的Caroline坐在教室一角掉眼淚,眼淚撲簌簌地從她的小臉上滑下來──在台灣,類似的情況,老師通常是馬上過去關切,再不然其他小朋友也會趕緊報告老師──但是教室裡一切運作如常,其他孩子都關注在自己手上的教具,老師也在做其他事。這時,我忍不住過去問Caroline還好嗎?只見她很鎮定地跟我說,她現在心情不太好,不過等一會兒就沒事了,她需要一個人靜一靜……
這讓我不禁想到台灣的孩子多半習慣問大人:「現在要做什麼?」在團體裡總是想要有個伴。情緒不佳,通常也是以大哭大鬧的方式表達,為的就是想博取大人的注意。還有,時間表也常常排得滿滿的,一、三、五學英文,二、四、六補數學。沒有時間可以好好思考的孩子會知道自己究竟想要做什麼嗎?他有足夠的同儕互動經驗讓他懂得應對進退嗎?他有獨處的能力,能獨自面對自己的情緒嗎?在這裡,我沒聽到任何一個孩子說:「好無聊!」、「我不知道要幹嘛?」之類的話;每個孩子也不太會干涉別人在做什麼;玩伴也不固定,不會總是黏在一起,而且只要一有時間,孩子們就會到閱讀一角去拿童書來看……當我們汲汲於在早期灌輸許多知識給孩子的同時,是不是也使得孩子失去了更重要的「自由」呢?
在台灣,許多教學法都被過度廣告化,幾乎所有園所機構強調的都是「效果」,而且是顯而立見的效果。這種教育方式絕對會壓縮孩子自我成長的時間和空間。真希望所有的父母們都能停下來問問自己:究竟想給孩子什麼樣的童年?希望給孩子什麼樣的能力?也許,反而是大人需要比孩子更多的堅定和信心,才能在看到隔壁家鄰居的孩子說 ambulance 的時候,不給自己壓力吧!
第1篇 小小孩的世界
1 完美的學校?
到英國進修前,自己就打定主意要實地去探訪當地的幼稚園和國小,但抵達英國後才發現,要直接進入當地的幼稚園並不是件容易的事,畢竟園所是不可能讓陌生人就這麼大剌剌進入的!直到十二月學期末,教授指定了一項作業:「請找一個組織或團體機構待二∼三天,針對所有對話和活動做紀錄並分析。」這麼簡單的一句話,可是讓大家個個想破了頭。同學中有人選擇醫院,更有個女同學表示要去「不熟」的弟弟家做節慶聚會的紀錄,而且還直強調「真的不熟喔!」
對於作業,教授總是給予很大的空間,學生們完全可以大膽朝自己有興趣的方向前進;人人可各顯神通,而這也是我在求學過程中一項難忘的經歷。
自己原本一直有一探英國幼稚園的想法,這項作業正好是我付諸行動的大好機會。我將自己的想法和疑問提出與教授討論,並詢問教授什麼樣的幼稚園才是最完美的,可以讓我真正了解這裡的教育文化?教授笑著說:「沒有一個機構是『完美』的,也沒有一個機構可以絕對代表一個地區,但是我相信每一個學校都能體現妳想看到的東西,端看妳怎麼去觀察。」在英國求學期間,我發現教授通常只會給學生一個大方向,指導學生前進,而不會直接給學生明確的答案!於是,我決定採取土法煉鋼的方式──從路上的幼稚園開始拜訪。
這裡的幼稚園不像台灣一樣有閃亮明顯的大招牌,走在路上,一家也看不到,似乎全都躲了起來,更不可思議的是連上網也找不到。花了兩天時間,仍徒勞無功。就在毫無頭緒時,我突然靈光一閃,想到學校裡有一些夫妻學生是帶著孩子來的,於是立即到學校的國際學生中心詢問。果然,我拿到了一份學校附近十二家幼稚園的名單。
有了這份名單,接下來的事就簡單多了。我照著名單上的電話號碼,一一打電話去詢問地址。(英國的電話費很貴!台幣三百多塊的電話卡,公共電話只能講二十一分鐘!為了省錢,只好以最簡短的對話來得到最多的訊息。)在努力聯絡下,我陸續拜訪了八家幼稚園。可以想見不是金髮碧眼的我,要求觀摩學校裡的情形有多麼困難啊!基於安全考量,有的學校表示最近因須忙聖誕節活動,不方便開放參觀,直接委婉地加以拒絕,有的則說因老闆不在不能做決定,還有的是表示因已有多位學生前去做觀摩,無法再提供觀摩的名額……經過不斷地被拒絕,終究有了收穫,我終於找到一家願意讓我去觀摩的幼兒園了;儘管這個園所希望我能提供教授的正式推薦函,但是還是讓人雀躍不已!
來到英國讀教育研究所,我最大的收穫之一就是學習到怎麼樣面對問題,並解決問題。在這裡,沒有人會為你安排好、告訴你如何完成一件事,凡事只能自己想辦法。也因為這樣,我為自己開啟了貼近英國幼稚教育的一道門……
這是一家連鎖幼稚園,真是神祕極了,完全看不到招牌。
這家幼稚園雖有招牌,但是晚上就看不到了!
2 蒙特梭利的真諦
早上八點天還沒全亮,我在寒風中擠著公車前往要觀摩的幼稚園。
在英國,幼稚園大部分稱做 ‘Nursery school’ ,和美國及我們習慣的用詞‘Kindergarten’不同(英國現在也偶爾會混著使用)。英國的幼稚園是招收四歲以下的孩子為主,四歲半或五歲即入學,接受義務教育。相較於台灣七歲入學,心想這樣會不會太早了點呢?經過進一步查詢,英國的義務教育真的是五歲開始,但也常有四歲就去上學的情況。對於五歲即入學是否過早的問題,英國人自己也在討論中。
這是一家蒙特梭利幼稚園。蒙特梭利的教學方式「曾經」在台灣紅極一時,主要的教學理念是角落教學及混齡編班,讓孩子適性發展、學習和不同年紀的孩子相處,也不限制孩子該做什麼,而是由孩子自己選擇想做的事(如:閱讀、玩積木……)。然而,蒙式教學並不太符合台灣父母的期待。爸爸媽媽們花了大把鈔票把孩子送到私立幼稚園,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什麼都會!而蒙式教學並不是以課業學習為主。以我曾經待過的園所來說,早上是三個小時全英文,下午則是國語、數學或美勞等能顯示實際成果的課程,相當密集。我還曾看過大班的孩子練習寫國字「樹」,真是讓人目瞪口呆!而在英倫,我真真實實接觸到了一個完全不同的幼稚園環境。
首先,教室裡沒有黑(白)板。你是不是也有跟我一樣的疑問:這樣老師要怎麼教課?沒有黑板,怎麼寫東西?原來,孩子們並不是在上課!他們真正在做的事只有一件──玩。從早上七點四十五分,孩子們陸續抵達教室後就開始玩,直到十點。期間,老師會替換不同的玩具(教具),每次將三∼四種不同的組合放在桌上,孩子們可任意選擇要玩哪一桌的玩具……像這樣直到十一點半,吃午餐啦!我不禁好奇地問老師孩子們什麼時候睡午覺呢?再次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孩子們是不睡午覺的!(對我來說,幼稚園最美好的被被回憶就這樣沒了……)從十二點半吃完午餐、收拾好之後,孩子們又繼續玩,直到父母來接回(四∼六點)。這樣的學習方式和台灣真的很不一樣!
在這裡,每間教室都有自己班級使用的廁所和工具間,每班的兒童人數是十二∼十四個,並搭配兩位老師。相較之下,是台灣教室空間的兩倍,人數的一半,師生比差四倍,而老師的主要工作也不是教課。這裡的老師主要是在孩子有紛爭或有狀況時給予提醒(老師整天用到的句子大概就是:Sit nicely、Calm、Don't shout...),以及維持基本的時間運作(什麼時候該吃飯、吃點心、換玩具等)。 雖然每週有不同的教學主題,但是教學的時間並不多,形式上也和一般的上課情形完全不一樣。這次的觀摩時間正好碰上十二月聖誕節,我發現園所當月每週的主題都是以和聖誕節相關的為主,像是老師帶著孩子在聖誕老公公或是雪人的圖案上貼上棉花做的鬍子和雪花;帶著孩子從報章雜誌或型錄上尋找他們想要的禮物,並寫信給聖誕老公公,告訴聖誕老公公他們想要的禮物。整個過程,孩子不是和老師聊著天,就是和其他小朋友討論,或者認真地從雜誌材料中剪貼出自己想要的禮物,大部分的時間都是留給孩子們自己互動。
一天來的觀察,我的一個深刻感想是:孩子有他們自己的小天地,會自行發明很多種玩法,原本拼組樂高積木的活動區,孩子們自己會創造情境,三、四個孩子一起演起騎士、巨龍和救公主的戲碼;孩子們也會自己處理同儕間的關係,有衝突或需要分享時,會自己相互磨合,而這一切,老師都只能從旁輔助,是無法強迫教給他們的!
3 教室環境透玄機
我曾在知名連鎖美語教育集團的總公司擔任輔導分校的工作,提供諮詢、協助美語補習班分校的經營者營運,以及給予學校環境規劃的建議,因而有機會接觸到許多補習班。自從姐姐有了小孩之後,帶著外娚女參觀幼稚園以及參與各式活動便成了我週末的休閒活動。近幾年來,坊間出現許多可以讓孩子參加的活動,像是聽故事、拼組樂高、跳舞、體能活動……不論是幼稚園或國小的課後照顧及各式才藝班,自己一家一家很認真地看過,算是參觀過不少地方,也有一些心得,這裡想要和爸爸媽媽們分享我的小小經驗。
首先,是學校的整體環境。乾淨明亮是基本要求。帶孩子一起參觀絕對是個好辦法,可以直接詢問孩子喜不喜歡這樣的環境。要特別提醒父母們,一定要記得看看孩子實際上課的教室。因為不同的才藝班可能換不同間教室,高低年級也有不同的教室,而有的補習班更因招生人數變多,原本的補習班容納不下,會在別的地方租房子,建立分教室,但這些分教室卻不一定有立案,環境也不一定和本部的教室一樣好。還有,我曾經參觀過一家相當有名的補習班,一樓入口接待家長的大廳非常寬敞明亮,也有專門的接待室介紹課程,但是孩子上課的二樓教室卻相當擁擠,桌椅的空間非常狹小,想像孩子在上課時連椅子都不太能移動,這樣的教室環境相信是很不舒服的!所以,父母一定要記得,只要是孩子上課的教室一定要一一親自看過!
另外一個必須注意的地方就是洗手間。這是評斷一家機構是否用心的重點之一。除了乾淨這個基本條件之外,也要注意廁所間數和學生人數的比例。如果洗手間的間數不夠,可以想見下課時孩子們勢必得大排長龍。另外,對於年紀較小的孩子,機構裡是否有符合較小孩子使用的衛生設備也很重要。記得有一次帶著四歲姪女去聽故事,活動內容非常精彩,參加的家長和孩子也都很盡興,然而廁所卻非常擁擠,也沒有針對孩子添設的衛生設備。一般外面的洗手間或許不會專為孩子添設這樣的設備,但是因為標榜的是專門提供六歲以下的孩子聽故事的活動場地,卻忽略了這個基本的「民生」需求,真的很可惜!
台灣幼稚園的衛生設備基本上都符合孩子的需求,但和英國的幼稚園比起來,仍有不一樣的地方。英國的幼稚園,每個班都有一間小廁所,也就是洗手間是和每一間教室連在一起的。這樣的教室設計規劃,好處是方便,老師也不用擔心孩子不見或發生意外。另一個不同點是,孩子想上廁所並不需要先報告老師!在這裡,孩子們不用事先告訴老師,隨時都可以到教室後方的洗手間解決生理需求。
英倫幼稚園中符合兒童高度的小洗手台。
教室,也是參觀任何一家教育機構時的一大重點。由教室中的擺設,往往可以看出孩子的日常生活情形,同時也可以看出老師的個性,不論是張貼的海報或老師貼出的紙條,都可一窺端倪。
教室門上有一塊印滿了孩子們塗鴉的茶巾,是學校為孩子製作的紀念茶巾,上面有每位孩子的作品,下方註明孩子的姓名,真是一份很溫馨的紀念品呢!
教室裡,垂吊的裝飾布置都放置得比較低,以符合孩童眼睛的高度。教室分為前方的地毯區和桌椅區,孩子們時常在地毯區席地而坐。
這裡的孩子沒有大大的書包,也沒有大大的抽屜,但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專屬的小抽屜,裡面擺放的都是孩子當天製作的小作品。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專屬的抽屜,裡面放著個人的作品。
櫃子上為配合時令的節慶布置,可以看出校方對各種文化的重視。這個月是中國新年。
配合孩子身高的書櫃,方便孩子自己選取書籍。
室內沙坑的設備讓孩子們就算下雨也可以玩沙。
猜猜這是什麼樣的美術作品?是孩子們手工製作的窗邊吊飾,搭配中國新年的燈籠!
教室的一角擺放著大大的沙漏。年紀較小的孩子因為還不會看時鐘,老師便使用沙漏來具體化時間的流逝。
沙漏也是老師糾正孩子的行為時,一個很好用的工具。在這裡,絕對不會有打罵孩子的情況發生。如果遇到孩子的行為真的需要糾正,老師的處理方式是讓孩子到角落獨處、冷靜一下,時間長短則視孩子的行為狀況而定,有半分鐘、三分鐘或五分鐘。
給孩子當做時間工具的安全沙漏,尺寸比平常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