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驢媽媽說什麼 小驢子總是說──我自己會啦!對於小驢子的想法和堅持 驢媽媽會怎麼做呢⋯⋯
關於孩子學長大 關於父母學習放手、寬容、鼓舞、讚美、接納與護持
你都可以在這本繪本中體驗到
在作者林德.克羅姆特(Rindert Kromhout)的作品中,有好幾本作品都是以小驢子為主角,正好和孩子時而固執、彆扭、倔強的模樣相呼應,自然也讓大小朋友更貼近他的作品。
一打開這本書,讀者可以看到驢媽媽總是溫柔地微笑著叮嚀小驢子該怎麼穿衣服、要記得上廁所、該吃飯了等等生活上的事。而一直以為自己已經長大的小驢子也很有自信地認為那些穿衣、吃飯、上廁所的小事他都會了,根本就不用媽媽說。故事進行到這裡,相信每一位做父母的一定會覺得這個故事好親切,因為自己就像驢媽媽一樣。相對地,很多小孩子一定也會站在小驢子這邊,心裡想:「對呀,我就跟小驢子一樣,我都知道、我自己都會嘛!」
更精彩的故事還在後頭喔。接著,驢媽媽和小驢子遇到了一個更大的問題。小驢子很肯定地表示「要自己一個人去參加小豬的生日宴會,不要媽媽跟去,因為他不是小驢子,他已經是大驢子了!」看到小驢子這樣固執、堅持、不聽話,驢媽媽雖然擔心小寶貝的安全,但是並沒有阻止小驢子,和小驢子鬧得不愉快,反而說:「對、對!你說的對,我的寶貝大驢子。」「你自己去參加小豬的生日慶祝會,但是要趕快回來喔⋯⋯」想一想,驢媽媽怎麼可以就這樣讓小驢子自己一個人呢?相信任何一位做父母的都不會這樣不顧自己小寶貝的安全的,不過驢媽媽祕密做了一件事──一路靜靜地跟在小驢子的旁邊,靜靜地看著小驢子小小的身影!
在這一段對小驢子來說不算短的旅程中,小驢子體驗到沒有媽媽陪伴的孤單、雙腿走得又痛又痠,全身還弄得髒兮兮的,所有他遇到的人和事,都讓他想起家的溫暖,還有媽媽的溫柔⋯⋯
在整個故事中,驢媽媽做的只是尊重小驢子的決定,讓他去學習對自己的決定負責。教育博士桃樂絲.諾特曾寫了一首有名的詩作,標題是──孩子在生活中學習。一個孩子要從完全依賴大人到完全獨立自主的過程,是要經歷無數嘗試、探索的成長過程的,孩子必須由許許多多的事以及犯了無數的錯誤,不斷吸收各種不同的經驗,才能長大成人;而父母要做的就是學習像驢媽媽一樣大膽放手,僅管過程中會有許多的矛盾與心理拉鋸,但這就是給孩子學習長大的空間,也是父母「陪孩子成長」的真諦。
★2006年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入選圖書
原文書名:Een grote ezel
原出版語言:荷蘭文
我自己會啦!
大穎文化 總編輯 / Carol 謝
高中快畢業時,我最興奮的一件事是──終於可以離開家裡、自己住到外面去了。
上台北到學校報到的前一天,媽媽一邊幫我收拾行李,一邊千叮嚀、萬交代:「出門在外,不比在家裡,自己要小心點⋯⋯」我嘴上應著「嗯!嗯!」其實一顆心早飛到八百里外了,哪還聽得進去媽媽交代什麼呀!
離家第一個星期,很多事很新鮮,東看西看、去哪裡都不需要跟誰報備,真是自由!
吃了一星期外食後,開始想念媽媽做的菜了。
我打電話回家跟妹妹聊天。我說:「妳知道嗎?外面的東西好難吃,我現在才知道媽做的菜簡直是有大廚的水準⋯⋯」說著,眼淚都快掉下來了。
我天天在家吃了十八年的美食,不以為意。離家獨居一星期,才發現原來一切並不像我想的那樣理所當然。
之後,唸書、工作、嫁人,我一直住在台北,再也不曾回家跟爸爸、媽媽長住了。回家,變成渡假了。
現在,我只要逮到機會就想回娘家。高雄的單位邀我去演講,為我安排行程的同事還在考慮路途遙遠,我總是迫不及待地說好!因為我可以順便回家。
平常在台北,為了維持身材,有一餐沒一餐地吃。回到高雄的家,不管媽媽做什麼菜,一概照單全收。如果可以,我真希望可以天天住在家裡、天天吃媽媽做的菜⋯⋯
關於成長過程中的這些點點滴滴,我時時在心底回味。這些看來瑣碎而微不足道的回憶,是我生活中很重要的養分。當我累了、沮喪時,想想這些人生的經歷,我便可以重新打起精神來面對生活及一切。
因為我一直記著自己從青澀、無知魯莽到體驗一些事的過程,我很自然地就接受、理解了荳芽跟蝴蝶的許多反應及情緒。那些屬於「當女兒」的部分,我並沒有在「當了媽媽」後,就忘記了。
荳芽跟蝴蝶才幾歲的小孩,我卻也時常在她們身上看到我當年十八歲時急於長大、什麼都想試試看的心情⋯⋯
我時常叫蝴蝶「賴大膽」,她總是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模樣。才一歲多時,有一天我們到八里騎馬,還不太會說話的蝴蝶,竟然說:「我也要!」
我問她:「妳可以嗎?」
她很肯定地用力點頭:「可以!」
爸爸當然不願意。我極力為蝴蝶爭取。後來還是爸爸認輸兼認命地雙手扶著蝴蝶坐穩馬背,一步一步地跟著馬兒走,讓蝴蝶假裝是她自己在騎馬。
現在兩歲半的蝴蝶,會跑、會跳、會說很多話了,更有為自己爭取機會的能力了。吃飯時,她不要大人餵她,連幫忙都不要,她總是很堅定地說:「我自己會啦!」什麼東西要以什麼方式吃,她也自有主張。
有一次,蝴蝶要吃一個滷蛋,她用湯匙舀起一整個蛋,快到嘴邊時,蛋滾著滾著、掉了。爸爸要幫她把蛋切成兩半,好方便她吃,蝴蝶不肯。爸爸看她一次一次地讓蛋滾落,火大了,硬是把蛋切成兩半放她碗裡。蝴蝶哭了。邊哭邊很委曲地說:「我自己會嘛!」
我替她擦乾眼淚,把我那一整顆完整的滷蛋跟她的兩半交換。「我知道妳自己會,妳自己再試試看吧!如果要媽媽幫忙,再說吧!」
蝴蝶又試了幾次要把整個蛋舀起來吃,可惜都沒成功。她看看我。我問她:「要幫忙嗎?」這次,她點頭了。從此以後,她一看到整個圓滾滾的蛋,就會說:「媽媽幫忙切兩半。」
爸爸說我縱容蝴蝶無理取鬧。
我問他:「你會不會管我今天要吃麵還是吃飯?」
「當然不會!那是妳的自由!」
「是囉!那你為什麼不給蝴蝶這種自由選擇的權力?為什麼要強迫她照你的方式吃蛋?」
通常爸爸接下來就不會再多說了。我始終不知道他是覺得我言之有理?還是一堆歪理?
大人時常用很多理由,像是孩子還小、不會啦,會弄髒啦、會受傷啦,剝奪了孩子自己嘗試的機會。因為沒有自己做過,沒有真正體會過做成功的成就感,或失敗的痛,孩子永遠無法理解父母說的感覺是什麼。
* * * * * * * * * * * * *
我最近做的一本荷蘭童書,原書名是「驢媽媽的愛」(Een grote ezel),講的就是一隻自以為長大的小驢子凡事都要自己做,還要求媽媽讓他自己出遠門一趟的有趣經歷。
書裡的驢媽媽很棒,她很擔心小驢子,卻還是願意放手讓他自己去走一遭,驢媽媽自己就一路躲躲藏藏地暗中跟著小驢子走。在每一頁圖畫裡,明著我們是看到小驢子的歷險過程,暗地裡,我們卻可以找到驢媽媽百般隱藏的蹤跡。孩子看了,肯定覺得很有趣。
原書名「驢媽媽的愛」(Een grote ezel)想傳達的,還是要孩子知道媽媽的愛有多偉大。所以,原書封面也是一張驢媽媽抱著驢寶寶的溫馨畫面。我在做這書時,卻故意翻轉角度,從小驢子急於長大的心態去看媽媽的表現,於是,我更動書名為「我自己會啦!」,也把封面換成小驢子拖著他的行李跟玩具,一路飛快地走著,而驢媽媽呢?當然是遮遮掩掩地跟著、護著。我以為這樣的驢媽媽更可愛一點,母愛也不至於讓孩子感覺那麼沉重。最重要的是,我們做的是童書,孩子是主角,如果可能,我都希望書裡呈現了孩子看世界的角度、講出了孩子的心情。
說教,是全世界最無聊且無用的教育方式。相信孩子對你承諾的──「我自己會!」,讓他自己去經歷、感受,建構出他自己的世界;即使他的世界跟你的不一樣,也請寬容地由他去吧!畢竟那是孩子的世界,不是你的。
要做到很難嗎?其實還好呢!
用自己當兒子時的心情,去看待你的兒子;用自己當女兒時的心情,去對待妳的女兒,一切都會變得很容易。因為,那樣的話,你也說過;那樣的事情,你也做過⋯⋯
「來!穿上毛衣。」驢媽媽說,「把腳抬起來,腳蹄併在一起。」
「我自己會啦!」小驢子小小聲地嘟噥著。
「你的畫畫得好棒喔!」驢媽媽說,「是要送我的嗎?」
小驢子搖搖頭,「是給小豬的生日禮物!」
「這樣啊!」驢媽媽說。「好啦,準備好你的小車車,我們要出發囉!記得把你的畫帶著。」
小驢子卻說:「我自己會啦!我不要妳跟我一起去。」
「你要自己去參加小豬的生日宴會啊?」驢媽媽問。「我親愛的小驢子,你還太小,不可以自己一個人出門喔。」
「我不是小驢子啦!」小驢子說,「我已經是大驢子了!」
「對、對!你說的對,我的寶貝大驢子。」驢媽媽說,「你自己去參加小豬的生日慶祝會,但是要趕快回來喔,絕對不可以跟陌生的動物講話,還有⋯⋯」
「我都知道啦!」小驢子很倔強地回答。他連跟驢媽媽說再見都沒有,就自己出門去了。
但是,他的家好像在好遠、好遠的地方,外面又好黑。
草叢裡好像有什麼東西,一直發出沙沙沙的怪聲音;樹林裡也好像有東西一直在動。
小驢子一直發抖。他的肚子咕嚕咕嚕叫,外套髒兮兮的,而且,他又想尿尿了。
小驢子一步步拖著走,四周圍又黑又空曠,連一個人都沒有。他好累、好累⋯⋯
最後,小驢子再也走不動了,他的小蹄子好痛,眼皮也不斷往下垂。
他打算先睡一下下,再回家。
小驢子趴了下來。地面很冰,不像家裡的小房間那樣,舒服又溫暖。
他在這裡根本睡不著。
小驢子換到草地上趴下來。
尖尖的草刺在他的肚子上。草地也不像家裡小房間的床那樣,舒服又柔軟。
他在這裡也睡不著。
小驢子又把頭靠在樹幹上。樹幹很硬,不像家裡小房間的小床上那些枕頭,舒服又蓬鬆。
他在這裡也睡不著。